甲烷化学链转化体系的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九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556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气作为下一代清洁能源,其转化利用对于天然气资源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天然气主要成分的甲烷的转化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甲烷转化利用涉及甲烷作为燃料直接燃烧、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甲烷-合成气-液体燃料转化等途径.基于化学链的概念,研究者将化学链技术引入至甲烷转化中,并产生了一系列甲烷化学链转化新体系,为甲烷转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重点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开展的包括化学链燃烧、化学链重整制合成气、化学链蒸汽重整制氢与合成气和熔融盐新体系在内的甲烷化学链转化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氧载体在化学链中的关键功能,并根据未来发展趋势与技术发展需求对其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针对油气输送管道需要的无损检测技术需求,设计了一种采用高灵敏度霍尔元件研制的三轴向漏磁测量传感器.传感器外壳采用不锈钢材料,并进行耐磨损表面处理;信号处理电路采用高放大倍数的仪用放大器进行弱信号的处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三轴向漏磁测量传感器可用于管道因腐蚀产生的体积型缺陷的无损检测,用该传感器设计的无损检测设备可为我国石油工业装备检测技术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于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测距的无线传感网络定位算法中,RSSI由于受到多路径反射、障碍物阻隔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下其值波动较大,因此无法用一个准确的模型来计算距离.本算法利用参考节点之间的固定距离改进测距模型;再对每组测得的距离值进行加权处理,最后通过共轭梯度法寻找出最优的未知节点坐标.同时,为了使定位系统具有自适应定位的功能,系统可以按固定时间间隔自动检测各个参考节点之间的RSSI
报告了适合于建筑物实测的风雨复合荷载传感器的设计与开发,采用了梁膜复合力敏元件结构,实现了低加速度灵敏度的微压测量,采用了波纹膜承载结构解决了雨荷载的强张力影响的测量失真问题,加入了必须的强抗雷电干扰设计.在实验和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压力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中,封装部分包括封装基座材质、结构设计、封装方式等都会影响压力芯片的应力,从而造成测量的误差被放大,影响测量精度.本文以一种实际应用中的封装方式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封装过程中的材质、结构设计等因素的应力影响,构建一个应力影响模型.并由此优化设计封装方式,尽量减少封装带来的应力,使之不会对传感器精度造成影响,保证在应用环境和适用寿命内的测量精度.
系统以扩散硅压力传感器校准为核心,单片机为信号处理器,介绍一种油压传感器的系统设计.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传感器的零偏、增益系数、非线性的数字化校准和温度漂移的数字化补偿,提高了产品的测量精度,降低了温度漂移;并提出了一种适合大批量传感器智能校准的方案.具有长期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自诊断能力强等特点;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解释,系统可以使压力传感器信号得到优质的补偿,产品精度高,一致性好,使用以来
针对水体磷污染快速检测的需求,研制了一种具有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和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无线传输功能的便携式磷酸盐现场快速检测仪.该检测仪基于钼锑抗分光光度法,采用单色光源和高分辨率光电检测元件光度实现了对磷酸盐的定量检测.实验表明:本检测仪结果与磷浓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检测下限为0
本文报导了无驱动结构硅微机械陀螺的结构原理和信号处理技术.通过硬件电路和软件算法及补偿技术,将旋转载体的横滚、俯仰和偏航的三维姿态角速度信号同时提取并输出.该陀螺零位漂移小于3.6°/h,可用于旋转载体的姿态测量和控制技术领域.
应用应变式扭矩传感技术,采用功能结构与传感器一体化设计方法,实现对桨叶水动扭矩的传递和测量.桨叶通过高精度轴承进行支撑,在传递扭矩的同时提高了其它各向的刚度.测量信号经安装于桨叶轮毂内部的前置电路调理、A/D转换,由无线发射装置发送,在穿过试验水流、试验设备后,由置于设备外部处于空气中的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并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数据处理.标定和试验结果表明,整套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聚合反应过程的热量管理是影响聚合物品质以及工程放大成败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小试考察了PPTA过程中引入液氮作为相变移热介质对产物性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逐级放大试验.结果表明,液氮的加入可提高PPTA比浓对数黏度和热稳定性,且并未对PPTA的化学结构和液晶形态产生明显影响;PPTA薄膜对水的浸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接触角减小;聚合物的结晶度略有增加,晶体结构更为完善.140L和300L反应釜的
丁醇作为十分重要的化学品以及未来可能的能源替代品,用生物法来制造丁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但是与其他大宗化学品的生物制造一样,目前生物丁醇的制备也存在着非粮作物替代、经济效益、能耗和环保等诸多问题.针对生产菌株耐受性差导致产物浓度低、生产效率低导致设备投资大、转化率低导致物耗高的问题,开展新型的细胞表面固定化技术和辅因子代谢调控研究,发酵周期由40~50h下降至10~14h,丁醇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