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分析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多巴胺(DA)水平对苯丙胺类(ATS)药物成瘾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湖南省白泥湖强制隔离戒毒所1125名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TS类药物成瘾戒毒人员105名。将戒毒人员按照是否抑郁和运动分入3组。即:DE组(抑郁运动组)36人、DN组(抑郁不运动组)34人、NDNE组(无抑郁对照组)35人,运动干预后,由于戒毒人员自身问题,中途终止运动干预,样本量最终为:DE组34人、DN组27人、NDNE组31人。本次实验是在课题组成员的带领下完成的,由专业教师指导DE组34名ATS药物成瘾戒断者采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运用Polar心率传感器客观监控受试者运动强度,根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测心率及体征表现和运动干预阶段来调控运动强度的大小。DN组和NDNE组均只接受常规戒毒治疗及护理,包括法制教育、戒毒知识宣教、劳动卫生等,采取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运动干预前后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视觉模拟量表和ELISA实验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指标、药物渴求度、免疫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多巴胺(DA)水平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人口社会学及临床资料中,计量资料通过对学生化残差的分析,经Shapiro Wilk检验,各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P>0.05);通过学生化残差是否超过±3倍的标准差判断,各组数据无异常值;釆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若P<0.05,事后检验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釆用构成比描述,多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分别分析不同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对研究对象的心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药物渴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DE组、DN组、NDNE组在年龄(P=0.908)、文化程度(P=0.985)、职业(P=0.996)、婚姻状况(P=0.989)、收入水平(P=0.997)等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三组存在均衡性。吸毒量、吸毒年限和药物渴求度三组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DE组和DN组吸毒量、吸毒年限和药物渴求度均显著高于NDN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和DN组吸毒量、吸毒年限、药物渴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均影响SCL-90、SDS和SAS的指标变化(P<0.01),且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运动干预前,DE组和DN组各心理指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NDN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干预后,DE组各心理指标得分低于D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运动干预前相比,运动干预后DE组各心理指标得分均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动干预前后DN组与NDNE组各心理指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均能影响DA水平(P<0.01),且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运动干预前,DE组和DN组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要低于NDN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干预后,DE组DA水平高于DN组和NDN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运动干预前相比,运动干预后DE组DA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动干预前后DN组与NDNE组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后DE组hs-CRP、IgA和IgG水平与运动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3、C4和IgM水平与运动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均影响药物渴求度变化(P<0.01),且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运动干预前,DE组和DN组药物渴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NDN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干预后,DE组药物渴求度低于D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NDN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干预前相比,运动干预后DE、DN与NDNE三组药物渴求度均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论:运动干预后ATS类药物成瘾戒毒者的心理状况、免疫功能和DA水平均较干预前得到明显改善。证实了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DA水平,有效的降低抑郁、焦虑水平,从而改善ATS类药物成瘾戒毒者的负性情绪,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运动干预可以减轻吸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程度,降低药物渴求度,对戒除毒瘾预防复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