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早期介入的临床研究

来源 :2006年全国脑血管病康复高级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kev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促进正常运动而抑制异常运动,它能够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引起的并发症,帮助更多的病人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而在脑卒中急性期(2周内)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足下垂内翻畸形、肩关节半脱位,心肺功能下降等等并发症.为避免发生废用综合征,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效地调动脑残余细胞功能,进而使脑机能重组和再建,使病人减少残疾,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住院日,大大减少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康复应该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应从急性期开始,只要不妨碍治疗,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预后就越好.脑卒中后,只要不影响抢救,马上就可行康复治疗,保持良好肢位、体位变换(翻身)和适宜的肢体被动活动等,在患者神志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且精神症状不再进展后48小时开始主动训练.本文研究脑卒中康复早期介入的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STOP-NIDDM是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本文探讨了降低餐后高血糖减少心血管事件STOP-NIDDM研究与MeRIA荟萃分析的启示。
本文介绍了PPARα-γ兴奋剂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进展,文章围绕PPARs的性质、PPARα和贝特类降脂药、贝特类的临床应用、PPARγ和噻唑烷二酮类(TZD)降糖药等内容展开
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能否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否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应遵循以临床试验为依据的指南的原则.权衡临床效益和风险,针对具体患者的临床情况作具体分析,以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本文介绍了血栓形成的机制、常用的血小板抑制剂以及其治疗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探讨了不同机制抗血小板药的联合应用治疗的临床效果。
椎间盘造影术(discography)是在透视或CT引导下将一定剂量的造影剂注人椎间盘髓核的一种微创诊断方法。通过观察造影剂在椎间盘内的分布来对椎间盘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注射时是否诱发与平时一致或类似的疼痛来评估形态改变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椎间盘造影术一直颇受争议。近年来,随着各种相关研究结果的积累,椎间盘造影术的应用价值重新得到认可。笔者通过近二百例六百个椎间盘造影的经验积累,结合文献的回顾
目的:观察头颈部督脉电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以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为主,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饮水试验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督脉电针能有效提高常规西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目的:探讨脑损伤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疗效.方法:采用舌三针,舌根、舌体针刺疗法与中频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2例脑损伤语言障碍.结果:痊愈7例,明显好转2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舌三针,舌根、舌体针刺疗法与中频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治疗脑损伤语言障碍疗效肯定.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类型,是以颈椎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的眩晕、颈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近年来,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等各方面的原因,椎动脉型颈椎病患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直接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2002年2月至2006年5月以来,笔者采用颈椎旋转整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目的:观察电针颞三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颞三针合并赛乐特组(A组)20例、电针头针合并赛乐特组(B组)20例和单纯口服赛乐特组(C组)2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称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疾病发展到冻结期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自2004年9月~2006年3月以来采用传统中医推拿结合现代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5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