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于台湾西南部佳里构造高区的井下深度约4600公尺之下部中新统钻进600多公尺厚之石灰岩,该石灰岩经专家鉴定认为似与台湾中央山脉北段之太鲁阁层清水相相当,再经数种同位素定年分析石灰岩之沉积年代及早期成岩作用发生于250百万年左右,相当于二叠纪晚期,可与闽浙的二叠纪浅海地台沉积岩作对比。而其它陆海域200多口探井都是中新统或渐新统与白垩系接触,因此,佳里地区所钻遇的特殊地质年代造成全区域性解释上的困难
【机 构】
:
台湾中油公司探采研究所;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台湾中油公司探采研究所
【出 处】
:
2012年海峡两岸石油天然气资源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台湾西南部佳里构造高区的井下深度约4600公尺之下部中新统钻进600多公尺厚之石灰岩,该石灰岩经专家鉴定认为似与台湾中央山脉北段之太鲁阁层清水相相当,再经数种同位素定年分析石灰岩之沉积年代及早期成岩作用发生于250百万年左右,相当于二叠纪晚期,可与闽浙的二叠纪浅海地台沉积岩作对比。而其它陆海域200多口探井都是中新统或渐新统与白垩系接触,因此,佳里地区所钻遇的特殊地质年代造成全区域性解释上的困难。在台湾及其周围之磁力图上发现,自台湾中部日月潭附近向西南延伸至台湾海峡,经台湾滩到东沙隆起,这条至少500公里长高振幅长波长之磁力异常带,并无相对的重力异常带出现,亦造成解释上的困难。经搜集北美西岸以及日本东岸空中磁测与震测数据解释,配合华南中生代类花岗岩与火山岩之成因与对构造演化,南中国海重磁力与震测资料对地体构造之解释,并综合台湾西南部地层与构造资料解释,提出于中生代晚期(南澳期或燕山期),在现今台湾岛东南方即上述磁力异常带东南约200公里处古太平洋板块可能隐没到欧亚板块之下。在板块隐没带之大陆地幔由于下覆之海洋板块释放出水而水化,橄榄岩被蛇纹岩化产生磁铁矿,密度减小而磁感率增加产生高振幅长波长之磁力异常而无对应之重力异常带。台湾西南部先中新统顶部,距离海沟越近,先中新统顶部地层呈现年代越老之趋势。于构造方面台湾西南部大都是张裂性正断层,大致呈东北东至东北走向而向东南下倾,这些现象支持该板块隐没带是属于侵蚀型的,说明在佳里地区深部出现老地层之可能性,并建立地下模型以说明之。
其他文献
通过微观薄片图像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与储层物性实验相结合的手段,获取原始孔隙度、现今孔隙度、胶结物量、交代物量、填隙物量、溶蚀量、成岩期次、成岩温度等多种数据,并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将面孔率转化为孔隙度,结合成岩作用与成岩阶段分析,定量研究了金湖凹陷阜二段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研究认为金湖凹陷阜二段碎屑岩储层成岩过程较为复杂,胶结作用强烈,早晚两期胶结共造成了平均25.2%的孔隙损失,压实作用也造
本文对南海神狐海域中的水合物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神狐海域水合物中天然气成因,分析了南海北部生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条件,得到了以下结论:1)南海北部地区水合物中天然气为碳同位素值偏轻的干气,属于典型的生物气,主要为二氧化碳还原作用生成。2)南海北部地区在硫酸盐一甲烷还原界面((SMI)以下进入生物甲烷生成段,盐度条件温和,适宜产甲烷菌等菌群的生存和生物甲烷气的生成。埋深200-15OOm层段是研究
传统的储层类型判别方法如物探方法、测井方法、钻录井方法和试井等,一定程度上能够判别储层类型,但是由于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仅仅依靠某一种方法很难确定储层类型.以物探技术对储层的预测为主,结合钻录井、测井等静态资料,重视酸压、试井和生产等动态资料,形成单井全生命周期动、静态资料结合的储层类型判别方法,并以塔中低凸起中古43井区为例对主要渗流空间内的储层类型进行判别:洞穴型储层表现为近井储层
本文以出磺坑油气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出磺坑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出磺坑油气田深层(5至13层)皆为水驱型(Water Drive)油气层,除了木山层的第10层和五指山层的第11、12及13层为水驱型油气层外,属于碧灵页岩的第5层和木山层的第6、7、8及9层皆为涸竭型油气层。由于涸竭型油气田生产时无水干扰,故压力可降至极低来增加生产。经估算现在生产第5至9层的涸竭型生产井,连同现在生产第10层以下水驱型
在类比北美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南方地质特点,建立了南方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构造运动复杂的地质背景下,以保存条件为核心,地质评价与经济评价相结合的南方海相页岩气选区评价体系.在该体系的指导下,明确了川东南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克拉通内滞留沉积的五峰组-龙马溪组深水陆棚相泥页岩、黔南坳陷早寒武世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沉积的九门冲组深水陆棚相页岩以及湘中地区晚二叠世大隆组盆地相硅质页岩是中国南
在台湾西南部自平原至麓山地区,民间钻凿的水井与油气探勘井皆在浅层钻遇未饱和和饱和的甲烷气,甲烷气成为湾西南部浅层的探勘目标.在早期发现的新营气田中,上新世二重溪层甲烷气层的速度仅为水层的4成,自动增益的震测剖面中的甲烷气层震测特性为亮点、低频阴影带及反射时间延迟现象,根据上述油气震测特征检视官田地区的自动增益的震测剖面,发现在构造高区的上新世二重溪层反射具有相同的油气震测特征,震测数据经去噪及严谨
温室效应问题日渐严重,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现今环境科学最重要的议题.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底煤层中,除可有效减低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尚可增加煤层气的采收(CO2-Enhanced coal bed methane,CO2-ECBM).由于煤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是影响二氧化碳封存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即针对煤层气开采及二氧化碳封存问题
泥岩裂缝油气藏是GY凹陷实现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围绕该类型油气藏勘探的技术方法正在不断完善,本文从泥岩裂缝的成因和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入手,运用地震属性、地层曲率和测井约束反演等多属性融合技术能够准确的圈定裂缝发育带,通过各向异性计算对裂缝进行半定量描述,并在多个地区取得不错的运用效果,表明该技术方法在GY凹陷是行之有效的.
本计划的研究目的是研究煤层气资源量及蕴藏量的评估方法,包括解析法及数值模拟法,以及研究煤层气地层参数对煤层气产率之影响.本研究所获之成果如下:(1)煤层气地层生产机制复杂,生产时需要复杂的模拟计算,采用传统天然气计算时,会有很大的误差;(2)体积法计算资源量时,需要考虑煤基的吸附天然气及自由气,以及自然裂缝的自由气及水;(3)传统物质平衡法分析煤层气的生产数据会估算出较低的资源量与蕴藏量,而利用煤
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经历了5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同时也有一系列的失利.截止2009年,共有174口失利井,其中涉及到奥陶系有63口.本文依据叠合盆地油气富集成藏的新理论和油气分布预测的新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失利的63口探井进行了原因剖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叠合盆地油气成藏不仅有多期生排烃成藏,而且早期形成的油气藏遭受后期构造变动的调整、改造和破坏,使得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