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治未病”健康工程10年研究体会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国际中医治未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tlea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作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10年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选择中医"治未病"的意义以及宏观微观维度研究,包括宏观研究的业外政策维度和微观研究的业内学术维度两个角度,以期为"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进一步推广和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岭南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受地理人文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其特有的饮食文化,能将养生保健良好的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凉茶、老火汤为主的药膳体现了岭南地区特有的中医药文化及内涵,具有饮食清淡、顺应天时、注重药食同源的特点,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本文归纳了岭南地区食疗文化特点,阐述了岭南食疗养生在防治脾虚体质的优势.
"治未病",就是在疾病未生、未盛、未作、未传之时,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压力倍增的现代社会,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追求简便有效的方法来改善身体的状态已成为热潮.食疗、太极拳、八段锦、针灸按摩等方式的应用甚是广泛.然而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即精神调养.本文从精神养生的含义、作用意义及其应用论述,阐释精神养生的重要性,以期引起人们对精神养生
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之中,以望为首.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眼睑区望诊技术,将有助于拓宽识未病、治未病的方法.
目的:研究健康体检人群中小肠功能与痰湿体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小肠功能值是否可以作为痰湿体质干预效果评价的指标.方法:选取昆山市中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员资料118例,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表》判定研究对象的痰湿体质得分,通过鹰演全身健康扫描系统间接检测小肠功能值,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肠功能值与痰湿体质转化分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为痰湿体质得分=1.810
陶弘景的"治未病"思想与养生御病方术,深受道教阴阳五行学说及其思维模式的影响.他把生病的原因归之为邪气,人要规避邪气的侵袭.风寒暑湿,饥饱劳逸,随其虚实冷热,结以成病,病又相生,故流变遂广.治疗疾病,必须找准病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虫毒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痹证以祛风寒湿药等,应观虚实、男女、老少、苦乐、荣悴、乡壤、风俗等,兼顾寡妇、僧尼、妻妾等,各
作为医学之宗的《黄帝内经》,对睡眠生理、病理的认识源于阴阳理论、五脏藏神、经络理论、营卫气血运行理论等,阐述颇深.本文系统整理分析《黄帝内经》中营卫气血运行的相关理论,探究睡眠机制,补前人所未发,为《黄帝内经》睡眠理论研究提供扎实的基础,拓宽了临床治疗的思路.
本文以经文为依据,旨在揭示《黄帝内经》健康内涵的五个关键词:和平满通顺.《内经》所表述的健康机体就如同健康的社会,健康的家庭一样,必须以“和平满通顺”五字为要。五字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缺一不可。“和平满通顺”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观的特色,认识这一特色,无论对治疗疾病或养防病治未病均有一定现实意义。
以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古籍《内经》为参考,探讨现今的饮食、生活方式和环境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通过《素问》和《灵书》中诊治办法和当今现代诊治办法的对比,总结《素问》中的中医整体思想是如何运用于当今中医诊治.中医作为一种有效的医疗手段,可以对当今医疗做出很多的贡献.中医治未病通过强健免疫系统,可以在当今病毒攻击频发的时代提供很大的帮助.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先秦时期初见萌芽,在此期间治未病手段简单;秦汉时期中医治未病理论形成,方法具体;东汉、唐宋时期中医治未病理论得到充分发展,手段丰富方法多样;明清时期及近代,中医治未病理论成熟,得到广泛应用.中医治未病代表着未来医学方向,将逐步进入主流医学和健康服务体系,并与现代科技和多学科融合,体系更趋完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中医治未病模式将得到普及,中医治未病的相关理论、技术、产品等也将应
"未病先防"原则应贯穿于整个人体生命过程之中,宜从做好优生、务实健康基石、重视保养正气、慎避有害因素、干预亚健康、既病防变6个方面入手,做到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