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伴交往能力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它主要包括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等能力的总和。而表演游戏中的角色、语言、情节和规则恰恰含有较多的同伴交往成分,这使其成为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维度、发展特点以及表演游戏对其影响进行研究,从而丰富幼儿同伴交往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运用自行设计的表演游戏对46岁幼儿进行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实验,主要包括社交主动性、社交放松性、语言与非语言交往、亲社会行为等四个维度。结果表明:(1)幼儿在表演游戏中能够充分体验角色的主动交往行为,从而增强了其同伴交往的主动性;(2)幼儿在表演游戏中能与环境积极"对话",并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到同伴交往的放松性;(3)幼儿在表演游戏中不仅会用语言表达,而且使用动作、体态、表情等非语言交流方式,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对话能力和多种交往表现形式的发展;(4)在亲社会行为方面,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效果明显好于中班,这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行为能力有关。据此,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应善于从幼儿交往结构的改善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入手,积极利用现有的游戏类型,充分挖掘游戏对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积极促进作用,从而使幼儿的社会化过程更为生动、有趣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