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哈氏医学崇尚易水学派,特别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哈荔田教授不仅是妇科泰斗,对内科亦颇有研究,治疗许多疑难病多有卓效.兹就其治疗脾胃病证经验做一介绍.从中医的观点来讲,"胃主受纳,脾主磨谷",胃纳脾磨,使饮食营养得以提取而营养全身,维持生命,所以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脾与胃关系密切,但脾与胃生理特点不同,其治疗原则与用药亦不相同.脾司中气,其性主升,又为阴土,易损阳气,多以健脾祛湿为主,用药多以温阳
【机 构】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1
【出 处】
: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学术流派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氏医学崇尚易水学派,特别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哈荔田教授不仅是妇科泰斗,对内科亦颇有研究,治疗许多疑难病多有卓效.兹就其治疗脾胃病证经验做一介绍.从中医的观点来讲,"胃主受纳,脾主磨谷",胃纳脾磨,使饮食营养得以提取而营养全身,维持生命,所以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脾与胃关系密切,但脾与胃生理特点不同,其治疗原则与用药亦不相同.脾司中气,其性主升,又为阴土,易损阳气,多以健脾祛湿为主,用药多以温阳益气、升清化湿祛秽之药为主.温阳药如炮姜、艾叶等;益气药如党参、黄芪、白术、扁豆等;升清药如柴胡、葛根、升麻等;化湿悦脾药如苍术、厚朴、半夏、薏米、藿香等.而胃主受纳,其性主降,又为阳土,其性主燥,最易受热邪影响而伤胃津,故治胃之法多为和胃降逆、清热养阴.前者用药如清半夏、竹茹、枳壳、佛手、苏梗等;后者如沙参、麦冬、花粉、石斛、知母、黄连等.
其他文献
肺腺癌属于祖国医学"肺岩"范畴.临床上根据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等差异,则有不同临床表现,不过总归属于素体虚弱,肺气不足,肺阴亏虚,痰浊内阻,瘀血内停等范畴.笔者有幸跟随刁本恕老师学习,通过跟师临床,发现刁老师对于肺腺癌的治疗,注重运用内外合治的方法,强调中医药对于肺腺癌中后期化疗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刁本怒老师对肿瘤患者的治疗从患者入门就开始了干预,无论是诊前问答,言谈举止,诊后嘱咐都进行了引导和纠正,笔者有幸随刁本恕老师跟诊抄方观察到刁老师常常先以言语正其心,然后再逐步治疗,这与王阳明心学中心外无事、心外无物有异曲之功,正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所提到的六不治。先正其心,再治其病,则病易愈。
中医学将癌症所致的疼痛称为"癌瘤痛",是指瘤毒侵犯经络或瘤块阻滞经络气血而致机体某部位发生的疼痛.西医治疗癌痛日渐成熟,疗效显著,但随之带来的副作用也让临床工作者很是困扰.针灸是中医学在治疗疾病中的特色,其主要是通过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达到止痛的目的.且针灸疗法无副作用、成瘾性,应用方便.
任建琳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a余,善于治疗大肠癌、食道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肺癌、乳腺癌、甲状腺肿瘤、前列腺癌等良恶性肿瘤,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现将任教授健脾扶正法治疗大肠癌验案2例进行介绍.大肠癌病位在肠,本虚标实,脾虚为先,虚久及肾,脾肾两虚,标实多为湿痰热毒瘀。治疗大肠癌当以健脾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健脾扶正法能延长大肠癌术后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肿瘤复发转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医学术发展已形成一些新的特点,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必然会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采取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能够加速中医基本理论的研究进程,同时也符合中医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通过深人研究,更能加深人们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促进中医理论更加规范和完善。
目的:通过总结1例手足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探究用药规律,为今后的临床做指导.方法:临床观察1例甲状腺癌患者在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后产生的手足综合征治疗过程,查阅近5年相关文献,进行病情变化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早期外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期活血化瘀兼益气养血,联合中药汤剂泡脚以补血活血;后期补益气血联合活血,通过治疗,患者症状绥解.结论:在其整个治疗过程中,在不同阶段治疗重点及具体治疗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一个中医流派能够很好的传承,除了流派本身需要具备的传承特点及独特的传承模式以外,同时也更需要国家政策的青睐,经济的支持,社会的重视.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晋王氏妇科流派为例,将王氏妇科流派传承的思路与方法作以介绍.三晋王氏妇科流派之所以能够在诊疗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并能为广大老百姓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且有29代人延袭传承,历时近千年.首先因其有着严格的家规"学医必精,为医
近代齐鲁伤寒学派创始人李克绍老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其行医60余载,尤其对《伤寒论》深有研究,曾著有《伤寒解惑论》等学术著作,见解精妙,发聋振聩,对《伤寒论》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传"及"传经"的实质、伤寒"开阖枢"理论、太阳蓄水证病位等三个方面试述李老独特见解,以管见其学术思想.
众所周知,《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后因所处朝代战争频发,导致其原著散佚,后西晋王叔和重新搜集、归纳、整理后,成《伤寒论》一书.伤寒学说自创立至今,推崇、信仰、继承、研究的人愈来越多,形成众多的伤寒学术流派,而最具代表性的是辩证论治派、方证对应派、寒温统一派及火神派,他们都有其学术特色与代表著作,使仲景学说不断充实与发展,彰显出其长盛不衰的生命活力.本文章试述伤寒学术流派形成的基石以及其主要
叶天士根据前人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了温病的治疗经验,即著名的《温热论》,创造性地提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并阐述"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尤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本文从《温热论》和《临证指南医案》两部著作出发,以卫气营血辨证、脾胃分治、阳化内风说、辨舌验齿、奇经辨证、久病入络说为核心,论述和分析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对后世温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