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s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探讨sICAM-1和P-选择素在脑梗死形成和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测定两项目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4例脑梗死患者和3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都与梗死体积成显著正相关。 结论: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测定两项目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炎症损伤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单纯缺氧与缺氧/复氧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以及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影响,探讨其在肺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成纤维细胞,分为缺氧2h、缺氧2 h后复氧2 h、缺氧24 h、缺氧24h后复氧2 h,同时分别以常氧2 h和常氧2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后大鼠脑皮质脑红蛋白(NGB)表达、神经功能评分(NDS)、大脑皮质病理的变化及氯化血红素(Hemin)干预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n=40):对照组(A)、复苏组(B)、药物组(C),建立窒息致大鼠心搏骤停CPR模型,观测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各时间点(3 h、6 h、12 h、24 h)NGB表达、NDS及大脑皮质病理改变。结果
目的:探讨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短发夹环RNA(shRNA)质粒对H9C2心肌细胞增殖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构建3种P38MAPK shRNA质粒并测序鉴定,将其转染入H9C-2心肌细胞中,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细胞P38MAPK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P38MAPK shRNA质粒分布在心肌细胞的胞浆及细胞核中,转染24小时效率达70
目的:探讨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大鼠肺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症胰腺炎急性肺损伤组(简称SAP-ALI组、大黄附子汤组,每组32只。各组再按3、6、12、24h时间点分为四个亚组,每个亚组各8只。假手术组开腹后行空肠造瘘,翻动胰腺数次后关腹;SAP-ALI组在假手术组基础上经胰胆管逆行注入4%牛磺胆酸钠(1mL/kg),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
目的:研究小鼠体内心脏EPO/EPO受体在脂多糖(LPS)所致小鼠心肌损伤后的浓度变化。方法:将wistar雄性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0.9%生理盐水)、脂多糖LPS组(腹腔注射0.5mg/kg),分别于注射后2h、4h、6h、12h、24h取其心脏。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的EPO及EPO受体,比较各组鼠相应结果。结果:小鼠腹腔注射LPS后,心肌中EPO及EPO受体浓度在某些时间点较正
冠脉再通术作为一项经典的治疗方法挽救了无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然而,无论是冠脉介入、溶栓或是自发再通都伴有再灌注带来的心肌损伤加重或致死性心律失常,大大削弱了再通的意义。本实验旨在在大鼠心肌I/RI模型上研究内皮素-1( Endothelin-1, ET-1)在心肌I/R不同阶段的规律,为临床及时诊断、治疗心肌I/RI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目的:研究补体C5a受体与P38-MAPK在脓毒性休克情况下诱导心肌损伤的作用关系。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剪切法构建早期脓毒性休克大鼠动物模型,实验地点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实验室。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24只(12 h组12只,24 h组12只)。12 h时间组于术后第12 h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水平,12 h后麻醉处死大鼠,
目的:研究FloTrac/VigileoTM持续监测心输出量(CO)的临床可靠性。方法:选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心源性休克患者96例为治疗组,同期收治的非休克无心功能不全患者95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应用FloTrac/VigileoTM持续监测心脏指数(CI)及每搏量指数(SVI)的差异,并对心源性休克患者CI、SVI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平均动脉压(MAP)、尿量(UO)、中心静
目的:检测蝮蛇伤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蝮蛇伤患者为实验组,实验组按照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重型、危重型;根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断标准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根据抗蝮蛇毒血清干预的时间不同,分为干预前组、干预后6 h组、干预后24 h组;所有患者都于人院后未做任何处理前和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后6 h、24 h三个时相点采血收集标本,
目的:对全血胆碱酯酶测定和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在临床上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价值进行比较。客观评价两者在AOPP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AOPP80例,将病人随机分成A组血清ChE测定法40例,B组全血ChE测定法40例。患者治疗后出院指标,A组为临床症状消失,血清胆碱酯在正常范围的70%以上出院。B组为临床症状消失,全血胆碱酯酶活力70%以上出院。评价酶学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