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术后昏迷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cd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昏迷患者的诱发因素,为以后关节置换的护理提供理论与临床经验,更好地预防关节置换患者昏迷的发生,减少死亡率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的总结2003年8月-2015年6月进行关节置换发生昏迷的患者诱发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致命性的诱发因素和引起病情变化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
其他文献
骨巨细胞瘤是膝关节周围常见的骨肿瘤。作为一种特殊的原发性骨肿瘤,它具有良性骨肿瘤的组织细胞学特征,却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比如表现为远处器官的转移及局部组织的侵袭性。对于骨巨细胞瘤常用的分级系统包括Campanacci及Enneking分类系统。
目的 评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自发性骨坏死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7月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23例,骨关节炎患者235例.男81例,女177例;平均年龄71.6岁(58-85岁),体重指数(BMI)平均25.2(22-29).所有患者术前MRI明确诊断,术前评估坏死部位,大小,分期,髁比例和体积.采用OxfordKneeScore(OKS评分
目的探讨铆钉结合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并与关节镜下操作、切开复位单纯螺钉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方法 自2009年12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随访满3个月以上的共17例。其中坠落伤2例,车祸伤7例,摔伤8例,其中伴平台后柱骨折者4例。均采用后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骨块螺钉固定后加用铆钉缝合固定后交叉韧带。
目的 评价经椎间孔内镜与开放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随访2011年3月至2015年03月3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椎间孔镜或开放小切口单纯椎间盘摘除手术患者。结果采用VAS和JOA评分评价。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放射线暴露时间、早期临床结果、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
会议
目的探讨经皮Acutrak无头加压螺钉治疗第五跖骨Ⅰ、Ⅱ区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第五跖骨Ⅰ、Ⅱ区骨折患者95例。其中男49例,女46例;年龄18~65岁,平均33岁。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后路复位治疗的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病历资料、术中复位技术和术后神经根损伤发生情况,总结后路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的复位技巧,以及探讨预防神经牵张损伤的方法.方法:2007.7~2011.4月,我院收治的19例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均接受复位、单/双节段固定和椎间融合治疗.
目的探讨规范化血栓预防护理预防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243例脊髓损伤患者,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7例患者设为干预组。
Objectives: To compare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Gamma3 nail and the Intertan nail with regards to implant failure.To evaluate th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coefficients in stable(AO/OTA 31A1.
目的:应用兔骨折内固定模型,评估情趣性可吸收骨科螺钉套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或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发生螺钉固定不牢固时的作用和效果.方法:以聚羟基脂肪酸酯和骨形成形态蛋白为原料,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功能型可吸收三维螺钉套.手术制备20只新西兰兔骨盆骨折模型,左侧采用常规螺钉复合功能型可吸收螺钉套内固定作为实验组,右侧采用单纯螺钉内固定作为对照组.置入后12,24,48周获取标本,X射线观察骨折恢复情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我科在2010 年1月~2016 年1 月共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47 例,9 例术后出现人工关节脱位.对其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9 例中,脱位距手术时间最短1 天,最长3 周,平均8天.脱位方式,前脱位2 例,后脱位7 例.脱位原因,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过低2 例,假体安放位置不良4 例,多余组织或异物存留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