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世界五大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一.炭疽病是为害杧果的首要病害,在国内外杧果产区普遍发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是引起杧果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主要靠芽管顶端产生黑色素化附着胞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再分泌大量细胞壁降解酶破坏细胞获取营养,从而引发病害.漆酶是许多致病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机 构】
: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大学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0228
【出 处】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世界五大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一.炭疽病是为害杧果的首要病害,在国内外杧果产区普遍发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是引起杧果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主要靠芽管顶端产生黑色素化附着胞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再分泌大量细胞壁降解酶破坏细胞获取营养,从而引发病害.漆酶是许多致病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但是漆酶和附着胞、黑色素及细胞壁降解酶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我国花生的种植户越来越多,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尤其是山东地区,并且随着花生种植技术的提高使花生生长茂盛导致田间通风差,致使花生叶腐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杜化坊等通过该病菌的形态观察、菌丝融合和分子鉴定等方法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确定该病菌为立枯丝核菌AG-I-IA菌丝融合亚群,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研究。目前,有关该病菌的致病因子和致病机理等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从该病菌产生的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属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气传病害.我国甘肃地区是国内公认的较为重要的菌源中心之一,为了解小麦条锈菌在该区域的周年动态,并为今后更大范围的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甘肃省甘谷县作为试验点,于该地区布置3台英国BURKARD公司的多通道花粉孢子采样器,收集空气中小麦条锈菌样本,利用Real-time
近年来随着葡萄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葡萄种植面积的增大,葡萄酸腐病发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葡萄生长中后期重要的病害之一,造成葡萄果穗大量腐烂,严重影响葡萄的品质与产量。但目前为止,关于该病害病原微生物种类以及果蝇在病害发生中的作用仍然没有确切的结论。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于2014年对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通州区和延庆县的部分葡萄生产园的葡萄酸腐病病果和果蝇样本进行了相关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结果发现:北京地区
炭疽菌可与寄主植物、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病害体系,尤其是炭疽菌与寄主的互作,一直被作为植物病害研究的经典模式。本研究通过制作超薄切片,并利用光学显微、透射显微技术,对被橡胶炭疽菌侵染的橡胶树叶进行超微结构研究,探索了炭疽菌侵染橡胶叶片过程中,炭疽菌与寄生叶片之间的超微互作结构变化及其原理。
分泌蛋白在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参与对植物细胞的识别、信号调控、抑制植物免疫应答反应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在锈菌、白粉菌、稻瘟菌等多种活体、半活体病原真菌中均有研究。小麦赤霉病作为农业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其主要致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Teleomorph Gibberella zeae)作为一种半活体营养病原菌,在初期侵染寄主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分泌多种蛋白参与
小麦条锈病(Pu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Pst)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病害,大面积流行时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其夏孢子扩繁过程繁琐,阻碍了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程.因此,本研究采用MDA (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法获取小麦条锈菌单个夏孢子堆的基因组DNA,为了验证此方法用于SSR (Simple Sequence
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作为新兴的单子叶模式生物,为研究寄主-病原互作以及植物病原菌致病机理提供了巨大便利,尤其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与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互作。要想深入揭示寄主-病原互作的分子机制,首先需要对互作过程中寄主和病原的整个基因组表达动态有个全面的认识。尽管二穗短柄草与稻
2010-2015年,在广东各菜区进行调查,春夏植菜心炭疽病发生较重,秋冬植菜心炭疽病发生较轻.在各菜区随机采集菜心炭疽病样,分离获得120株菜心炭疽病菌,选取来源于不同菜区的代表菌株14株,进行致病力分析.应用室内人工喷雾接种的方法,分别接种3~4叶期早熟、中迟熟和晚熟类型共6个菜心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强致病力菌株频次比例为47.62%,中等致病力的菌株频次比例为21.43%,弱致病力的菌株频次
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 BI var.pictum (Lodd.) Muen]又称洒金榕、洒金柳、变色木等,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变叶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马来西亚、印度及太平洋地区等地,现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绿化植物之一.2014年3月,在海南大学发现了一种新病害——变叶木白粉病.为确定该病害的病原菌,本文进行了形态学观测,分生孢子梗
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ium)引起的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一种世界性流行作物病害,其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简称"单族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研究已报道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ium)TRI基因家族与毒素合成降解以及耐受度有关.其中Tri101基因编码的单端孢酶烯3-O-乙酰转移酶能够通过加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