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促进附子合理治疗糖尿病.方法:应用辨证论治的理论和回顾性研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者,体质为阳虚质者,辨证为阳虚证,或阴阳两虚证,就应该选用附子治疗.合理应用附子有四点,一要有阳虚证,二要先试探,三要用量小,四要根据病证在主要的脏腑,选择相关颜色的附片.结果:对两个案例进行分析,能改善症状,稳定病情.
【出 处】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国际中医糖尿病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促进附子合理治疗糖尿病.方法:应用辨证论治的理论和回顾性研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者,体质为阳虚质者,辨证为阳虚证,或阴阳两虚证,就应该选用附子治疗.合理应用附子有四点,一要有阳虚证,二要先试探,三要用量小,四要根据病证在主要的脏腑,选择相关颜色的附片.结果:对两个案例进行分析,能改善症状,稳定病情.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糖脂平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糖脂平组、罗格列酮组.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余三组喂以高脂饲料,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血脂,提取附睾旁脂肪组织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PPAR-γ2基因片段,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糖脂平具有降低IR模型大
目的:研究中药糖脂平胶囊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的糖代谢、脂联素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用糖脂平胶囊干预治疗,以罗格列酮作阳性对照组,8周后采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检测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并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脂联素(APN).取材附睾旁脂肪组织进行脂联素PCR扩增,以观察对IR大鼠模型的敏感性和脂代谢的影响.结果:经钳夹鉴定瓜模型建立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中医学者或采用专方专药、分型辨证方法,或采用分期分型辨证、辨体质辨病辨证相结合方法,或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本文故做一综述。
基于传统中医药学的养生保健、现代营养医学的知识理论、生命科学和现代药理学等综合学科,将中、西医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研制出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的保健食品——舒糖轻脂胶囊,对胶囊及其使用原料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舒糖轻脂胶囊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了降血糖药物阿卡波糖的0.66、4.10倍,且该降糖胶囊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作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近五年相关文献的归纳分析,从病因病机、证治方法及单味药物功效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中医药在治疗高脂血症中具有确切疗效及优势。
消渴病以渴而多饮,善食而瘦,小便频数,或尿有甜味为临床特征,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现已公认为属“消渴病”。其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流行病,是常见病及多发病.自古以来,在本病的治疗上,历代先贤对本病的认识,较为经典的责于肺胃燥热及肾虚,论病机绝大多数专家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辨治上提出滋阴清热及三消辨证。然中医历来视消证为大病。随着病程的演进,势必出现各种并发症,使原来复杂的病情,更趋头绪纷繁,故病机
提出“疳浊致病”观点和“微形痰浊”假说,传承刘完素微观“玄府”论,微观辨证高血糖并进行标准化治疗.过剩之营养,即肥甘浊毒,谓之疳浊.疳浊化热气化为微形痰浊,其性粘腻濡滞,随气血运行,无处不到,无处不附.疳浊化热气化为微形痰浊,上溢伤肺,肺之玄府封闭,功能受损,形成散糖,即随机高血糖.伤于脾,脾之玄府封闭,功能受损,形成漏糖,即餐后高血糖.伤于胃,胃之玄府封闭,功能受损,形成溢糖,即空腹高血糖.分别
目的:应用数据库挖掘技术,总结吕仁和教授辨治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和诊疗规律,同时评价“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128例经吕仁和教授诊治的糖尿病患者医案,医案数据经过一致化处理之后,存储于“中医医案数据库”中,对糖尿病类型、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糖尿病中医脏腑辨证的主要病位等的出现几率及其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吕仁和教授临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和伴发病的2型糖尿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在分期基础上研究各期证候特点,确立2型糖尿病主要证候及辨证要素,并对证候的研究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查阅2003~2007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病历数据库,筛选西医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历,对其中医病、证诊断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分析2型糖尿病及其常见并发症的中医病名、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及
目的:总结亓鲁光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方法:作为亓老师学生,在亓师临床查房和门诊伺诊学习中总结归纳.结果:病因病机上亓老师认为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五脏柔弱;饮食不节,蕴热伤阴;情志不调,郁而化热;六淫侵袭,化火伤阴;劳逸适度,房劳伤肾等,在辨证论治上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气滞型;湿热中阻型;肝气郁滞型等证型,并根据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出经验方并随证加减.并在治疗特点上有血瘀贯穿消渴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