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非重复时移地震是指利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勘探目标、使用不同采集观测方式记录的地震数据进行时移地震研究.近几年我国开展的许多高精度/高密度地震勘探是在老工区进行的,若结合先期的常规勘探进行非重复时移地震研究,可以在不扩大采集成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时移地震技术指导油气田开发.但这样的两次勘探采集重复性差,导致两期资料的不一致性非常高,原有的处理成果不能直接用于时移地震研究.为此,如何消除两次勘探的非重复
【机 构】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青岛 266555
【出 处】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重复时移地震是指利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勘探目标、使用不同采集观测方式记录的地震数据进行时移地震研究.近几年我国开展的许多高精度/高密度地震勘探是在老工区进行的,若结合先期的常规勘探进行非重复时移地震研究,可以在不扩大采集成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时移地震技术指导油气田开发.但这样的两次勘探采集重复性差,导致两期资料的不一致性非常高,原有的处理成果不能直接用于时移地震研究.为此,如何消除两次勘探的非重复性造成的地震响应差异成为处理的关键.非重复时移地震总的处理原则是相对振幅保持、高信噪比和一致性处理。处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初始数据的差异,包括面元大小、覆盖次数、方位角、信噪比等;使用两期资料共同约束来确定处理参数,以提高两期资料的一致性,同时还要保证处理效果。本文将这个过程称为共约束一致性处理技术。共约束一致性处理可以大大提高两期非重复时移地震资料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消弱非期望的地震差异响应。结合我国东部某工区实际资料进行了非重复时移地震资料处理,对叠前数据应用共约束一致性处理,大大消除了两期资料非重复性的影响,突出了油藏变化引起的地震差值响应。
其他文献
高精度地震处理要求对近地表吸收进行校正和补偿,双井微测井技术为地震资料采集提供最佳激发岩性和井深设计依据,为地震资料的室内处理提供静校正量.本文则提出了一种利用双井微测井资料估算近地表Q值的方法,通过建立求解地面和井下检波器的峰值频率变化的方程组,得到了近地表Q值.
随着三维地震勘探的普及及对勘探精度要求的提高,常规二维地震处理方法进行三维共中心点道集的叠加速度分析越来越不能勘探精度的要求,首先常规速度分析没有充分的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信息,抹煞来共中心点面元中记录的异同,且在构造复杂比较复杂,倾角比较大的地区,不能满足基于地层平层的假设,必然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本文是在三参量扫描法(真倾角,方位角,速度)基础上进行改进,由于地层倾角的存在,使一道地震记录的不同记
地震勘探中的所有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如何正确的求解地震速度问题.随着地震勘探目标日益复杂以及勘探精度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基于水平层状介质假设的叠加速度分析不能适应强横向变速和复杂构造问题,常规的偏移速度分析对于高精度速度反演的要求也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层析速度反演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走时层析,它是以偏移速度分析得到的较为精确的速度信息、界面形态和位置为初
偏移速度分析是得到准确速度模型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偏移方法对偏移速度分析至关重要,国内外学者分别研究了基于Kirchhoff积分偏移、单程波延拓偏移和逆时偏移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以往的研究均使用单一的成像方法,速度建模时有其局限性,本文结合了Kirchhoff积分偏移计算效率高和逆时偏移计算精度高的优点,提出了联合速度建模的方法. 结果表明考虑成像精度,逆时偏移最适合作为最终速度场下的成像方法;考虑
图像色彩增强领域中的去相关拉伸(Decorrelation stretch)技术是通过去除图像间的相关性,并对图像进行拉伸,从而使深色区域的地物概貌显示得更加清晰.近年来,利用图像的去相关拉伸技术对储层地震综合预测图进行拉伸处理,能够更准确的判定探测地区的地质构造甚至石油富集的目标区,极大地提高了地震预测图的轮廓提取等功能.现有的去相关拉伸技术主要是基于主成分分析来实现的,由于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的
转换波勘探是多波多分量勘探的主体,近年来转换波地震勘探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转换波在诸如裂隙检测、岩性识别、地下流体预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转换波传播路径的不对称,转换点与中心点不在同一水平位置,转换波时距曲线对于转换点来说不再是对称的双曲线,这使得传统的双曲线处理技术对转换波资料处理不再适用.通过对转换波非双曲时距曲线的"双曲化",可以变换非双曲时距关系为双曲时距关系,再引入常
对储层成像与油气分布预测而言,现有叠前地震偏移方法与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叠前偏移通常是在按地面采集方位和偏移距面元分选的子数据集上实施的,没有充分利用与目标体有关的所有观测数据.其次,常规成像方法不足以给储层与流体预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针对储层与油气分布预测的需要,讨论适用于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介质的方位保真、局部角度域成像方法。本文理论模型合成数据角度域成像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针对实
波前构建法由于其能够快速准确求解地震波传播的射线路径、走时和振幅,为几何射线理论在勘探地震学中的应用带来了决定性的变化,使得能够同时计算成千上万条射线以及附在上面的走时和振幅成为可能,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但传统的波前构建法只适用于水平地表条件,针对目前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的需求,结合我国西部地形的实际情况,为了解决在西部起伏地表条件下的成像和数据处理问题,提出了起伏地表条件下快速波前
局部倾角包含关于几何地震学的丰富信息.通过计算叠前地震反射数据的局部倾角,能够实现速度分析、波场分离、叠前时间偏移等时间域成像任务,而不需计算其他的数据属性.利用局部倾角还能够直接从叠前数据域变换到时间偏移成像域.利用局部倾角进行地震成像主要包括局部倾角的计算和局部倾角信息的利用.通过以墨西哥湾盐丘合成数据Pluto模型为测试对象,利用局部倾角,不依赖速度信息,对其进行NMO、速度分析、DMO叠加
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实际上是弹性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在多分量地震勘探中,弹性波场的纵波和横波成分由多分量检波器记录,即多分量地震数据.因此在地震偏移成像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分量数据,采用更符合实际地下介质的弹性模型,并同时在处理中保持矢量波场的传播特征,对各种弹性波进行联合成像.逆时偏移以地面记录作为边界条件在逆向时间方向重构波场进行成像,能够适应任意陡倾角地层、速度变化,能够对复杂构造进行成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