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王惟一(约987-1067),又名惟德,宋代著名针灸学家,曾任医学研究机构翰林医官院医官、为王室服务的殿中省尚药奉御等医药要职,他对古医书中之有关针灸理论、技术、明堂图经等有着深入的研究。因此,在他奉宋仁宗诏书之后,又进一步对人体解剖、腧穴位置、经络走行、针灸主治等,竭心尽力地进行了更深入的考察,系统总结了历代医学家对针灸穴位、主治等反复实践的丰富经验,删节迷信之说,增加古今治验。撰成《铜人腧穴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惟一(约987-1067),又名惟德,宋代著名针灸学家,曾任医学研究机构翰林医官院医官、为王室服务的殿中省尚药奉御等医药要职,他对古医书中之有关针灸理论、技术、明堂图经等有着深入的研究。因此,在他奉宋仁宗诏书之后,又进一步对人体解剖、腧穴位置、经络走行、针灸主治等,竭心尽力地进行了更深入的考察,系统总结了历代医学家对针灸穴位、主治等反复实践的丰富经验,删节迷信之说,增加古今治验。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于公元1026年呈宋仁宗,次年由翰林医官院刻印刊行。宋仁宗看后认为“经书训诂虽精,而学者执之多失”,指出“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行”,于是再次诏命根据《新铸铜人针灸图经》铸造针灸铜人。本文探讨了针灸铜人的铸造;宋天圣针灸铜人的多舛命运以及对后世针灸铜人制作的影响。
其他文献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血虚寒凝致厥,自创立至今,因疗效确切,倍受医家推崇,千余年来,屡用不衰。方中大枣用量有用二十五枚、十二枚两法,量差一倍,何为确,未成定论,历版教材及相关书籍均未能做解,堪称千古疑难。作为医圣名方,经典之方,实有探明必要。笔者认为以二十五枚为宜,现对其理由进行简述。
既往研究表明,加味桃核承气汤对糖尿病及心血管并发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为深入探讨该方对血管病变作用靶点,笔者采用血清药理学及细胞培养方法,观察了该方及不同配伍组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施加高葡萄糖、高胰岛素损伤环境下ET-1、NO及ICAM-1的影响。
糖尿病心肌损伤系糖尿病(DM)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病变可以是原发的,也可继发于冠状动脉供血障碍,且心肌病变出现较早,主要表现为心肌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其确切的病理机制尚未彻底阐明,临床尚无特效药物,而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方面很有潜力,但因其病理机制复杂,其状态的描述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又是传统单因素研究理论与方法难以解决的,为此借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采
本课题拟制作大鼠实验性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和在上述模型基础上叠加中医阴虚证模型、湿热证模型、阴虚湿热蕴结证模型,建立大鼠实验性MsPGN阴虚证、湿热证、阴虚湿热蕴结证的病证结合模型:测定上述各模型不同造模阶段的尿蛋白、血清BUN、cr等指标,以观察比较各模型的肾功能的变化;同时检测各模型不同造模阶段肾组织形态学变化,以观察比较各模型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积聚的程度。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属于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笔者针对DN肾亏阴阳两虚,血瘀络阻的病机特点,采用通络益肾法,选择肾气丸合抵当汤化裁组成通络益肾汤治疗DN。现对临床观察情况进行小结。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由肾脏近曲小管附近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激素。EPO的作用受体为膜受体,只存在于红系前体细胞,EPO的作用是促进红系干细胞及原红细胞的有丝分裂,刺激骨髓红系造血,促进原始红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以维持外周血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恒定,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子。正常情况下,血清EPO水平受肾组织氧分压的影响,低氧和贫血是EPO增高的主要刺激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就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并结合当时其他自然科学的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
中国香的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紫(柴)”、“燎”、“香”、“鬯” (芳香的酒)等字的记载。周代已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威盥漱,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周礼》有以“莽草薰之”,“焚牡菊以灰洒之”等利用香药防治害虫的记录。这种以芳香药物组成各种方剂和香品,达到防病治病,美化生活、洁净环境、陶冶性情的传统熏香与品香文化,在宋代达到了全盛
本文回顾60年来中医的科普传播与国家的命运环环相扣,《大众医学》将秉承60年多来的优良传统,把握好传播的方向和力度,积极推广真正能为民造福的中医药文化。
恢宏博大的齐鲁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上承三代,下启万世,将中华数千年文化传统联为一体,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广阔的包融性和顽强的生命力。齐鲁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均具有深刻影响,中医学也不例外。齐鲁文化对中医学的形成、延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无可取代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齐鲁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