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右侧低位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后腹透导管移位的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用腹膜透析管均为美国百特Swan-neck直管,术者均为同一人.收集2006年2011年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48例(传统组),其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9例,年龄在21-73岁,平均年龄在(42.6±13.5),基础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l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病肾病7例,狼疮性肾炎1例,多囊肾1例.传统手术方式选取耻骨联合上10-12cm腹正中线偏左或者偏右点为手术切口,将腹膜透析导管由导丝送入入陶氏腔或直肠后.右侧低位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95例(改良组),其中女性患者36例,男性患者59例,年龄在16-85岁,平均年龄在(47.6±17.0).基础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3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液病肾病8例,狼疮性肾炎2例,多囊.肾2例.改良组以耻骨联合上7-8cm右侧脐旁开2cm为手术切口部位,出口在右侧.比较分析术后两组患者腹透液入液时间、出液时间、超滤量及腹透导管移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腹透液入液时间、出液时间、超滤量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术后无腹透导管移位发生,腹透导管移位发生率为0%,而传统组有9例患者腹透导管移位,腹透导管移位发生率为18.75%(9/48),其中6例需第2次手术,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侧低位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显著降低腹膜透析术后腹透导管移位发生率,明显优于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