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单极虫对异育银鲫的病理损伤及其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w9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单极虫(Thelohanellus wuhanensis)是自上世纪90年代就危害湖北地区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的重要粘孢子虫病原,现经过苗种或其他途径传播,该病害每年除在湖北暴发外,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区呈现暴发趋势。2010年7月-2013年6月,作者分别于湖北洪湖、东西湖地区异育银鲫夏花苗种专养塘中采集到3.5-10.6 cm的苗种,鱼苗体表有大量包囊,造成苗种的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90%。早期研究者对武汉单极虫进行了光镜形态描述,但其超微结构、具体寄生部位及对鱼体的组织病理尚未研究。作者测量了采集到的武汉单极虫的形态学数据,与早期描述基本一致,但作者发现武汉单极虫的部分孢子前端有缺刻,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该缺刻是由于壳瓣一边明显较薄所致。同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孢子表面光滑,但少量孢子一面有突出的脊,这种特征同样存在于部分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与吉陶单极虫(T.kitauei)的孢子表面。武汉单极虫缝脊明显,直或"S"形位于孢子中部。光镜观察发现武汉单极虫孢质中存在大量颗粒物质,部分孢子被膜包裹。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孢质中的颗粒物质为0.66-1.14μm的球状电子致密物,但其组成成分仍然未知。透射电镜显示所有孢子都被一层膜包裹,但部分膜紧贴孢子壳瓣导致光镜下无法观察到。组织切片显示武汉单极虫寄生于异育银鲫皮肤的真皮层,造成表皮细胞的坏死、脱落,真皮层有大量黑色素细胞聚集造成包囊表面呈现黑斑。同时,切片显示武汉单极虫的孢囊膜侵入到鱼体组织中去,推测这是武汉单极虫获取营养物质的途径。
其他文献
3月27日,乙二醇期货2005合约收盘至3162元/吨,再次刷新历史最低值。而这一价格早已跌破4500元/吨的煤制乙二醇平均盈亏线,这意味着,4月份煤制乙二醇企业每生产一吨将亏损1000
<正>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还没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内审我国国情,外察世界生产力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最早、最深
会议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能源合作将获进一步加强华盛顿当地时间1月15日上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正式签署,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
现有的电力负荷参数提取方法存在负荷参数识别效果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大数据高维分析的电力负荷参数提取方法。依据电力系统特征构建电力负荷模型,以此为基
<正>哥特式弓描记法利用牙合托将描记板和描记针分别固定于患者的上颌和下颌,当下颌做前后运动和左右侧方运动时,描记水平面内各个方向的位运动轨迹,获得一个"V"字形图形,
会议
艺术世界纷繁复杂,艺术风格类型丰富多样.作为一种类型学现象,风格是个性与共性的综合体,艺术风格类型的划分应从风格之间共性的、普遍的相通之处来思考,在比较不同个性风格
利用长沙城市森林生态站2013年1-12月的CO2通量数据,分析了三维超声风速的三种坐标变换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二次旋转(DR)或三次旋转(TR)变换的Pitch角和Roll角变化幅度远大于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