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中维生素E水平对骡鸭肥肝品质的影响

来源 :第四届(2011)中国水禽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方案,将400只70日龄同批孵化、体重相近、健康的公骡鸭随机分成4组,每组均100只,组内3个重复。其中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四组在超饲养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含量为0、40mg/kg、90mg/kg、140mg/kg维生素E,研究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骡鸭肥肝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1)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能明显的提高骡鸭的平均肝重,并且维生素E添加量为40mg/kg时,骡鸭的平均肝重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综合评定肥肝等级:Ⅱ组达到一级肥肝综合评定指标的要求,Ⅲ组达到二级肥肝各项指标的要求,Ⅰ组和Ⅳ组达到三级肥肝各项指标的要求。Ⅱ组、Ⅲ组一级肝所占比例分别比对照组高124.89%、74.22%,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组差异不显著。
其他文献
绒山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绒山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是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根据目前绒山羊原产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状,详细分析了绒山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巩固完善配种网点、加强原种保护与选育、加强种羊执法监督管理等措施多元化资金投入共同建设利益主导型绒山羊良种繁育体系的新思路,促进绒山羊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重点围绕肥羔育肥羊的综合配套技术,着重在优质种羊合理利用、羔羊早期断奶及补饲、把握育肥方法、广开饲料资源、有效使用安全有机添加剂、掌握适度生产规模、科学防疫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目的是为辽西乃至同类型地区肉羊产业快速高效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历经8年时间的反复实践,研究制定了适合陕北地区农户陕北白绒山羊舍饲养殖所需的饲养设施建设技术和规范,旨在指导陕北地区绒山羊标准化生产。
本研究针对农区舍饲养羊高效杂交模式缺乏的问题,选择国内外波尔山羊、南江黄羊、努比羊优良品种为父本,简阳大耳羊、仁寿本地羊、通江本地羊、南江本地羊地方类群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通过对其杂交一代的生长发育与屠宰测定,结果表明:在农区肉山羊舍饲养殖生产中,以波尔山羊、南江黄羊为父本,以本地山羊为母本,其杂交利用效果显著。其杂交一代初生重及各年龄段体重同比显著提高,屠宰率、净肉率同比有明显提高。研究结果可为
本研究针对农区作物秸秆舍饲养羊,研制出5个羔羊育肥补充精料的备选配方。并通过在18只3月龄波杂羔羊、54只4月龄简阳大耳羊为期30天的全舍饲育肥试验,筛选出配方Ⅲ玉米45.00%、大豆粕22.70%、小麦10.00%、小麦麸10.00%、棉籽粕4.30%、菜籽饼5.00%、碳酸钙1.20%、磷酸氢钙0.80%、预混料1.00%;配方Ⅰ玉米46.00%、大豆粕25.00%、小麦麸19.00%、菜籽饼
引进种羊是肉羊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本方针对引种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引种前、种羊挑选、引种过程路途管理及引种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告警引种人员慎重引种、引好种,最大限度发挥出种用价值,提高养殖生产效益。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瘤胃保护性精氨酸(RP-Arg)及大豆油对细毛羊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5只细毛羊,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1组)、1.5g/d RP-Arg(2组)、20g/d RP-Arg(3组)、1.5 g/d RP-Arg+3%大豆油(4组)和2.0g,d RP-Arg+3%大豆油(5组)。试验结束后屠宰、取背最长肌样以备分析各项指标。结果表明
试验对小尾寒羊、小尾寒羊与德克塞尔杂一代(德寒F1)及小尾寒羊与杜泊杂一代(杜寒F1)六月龄羔羊肉品质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德克赛尔、杜泊羊均能改善小尾寒羊的肉品品质,但德寒F1的肌纤维粗,嫩度较差,综合考虑以杜寒F1肉品质为最佳。
针对目前巴美肉羊种羊资源紧缺而自然繁殖率低的现状,为提高母羊繁殖率,加快巴美肉羊多胎新品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巴美肉羊种群数量,2010年9月27日至10月13日,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民丰养羊场选择40只具备高繁殖率性状的多胎巴关肉羊种母羊为供体,选择小尾寒羊为受体;对绵羊胚胎移植过程中的发情鉴定技术、供体和受体发情同期化调控技术、供体羊配种方法、超数排卵技术、榆卵管胚胎移植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推广验证
本文介绍了夏季羊发生传染病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夏季最易发生的六种羊传染病羊气肿疽、羊李氏杆菌病、羊坏死杆菌病、羊炭疽杆菌、羊肠毒血症、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治疗措施,并列举了夏季羊传染病防控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