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螺旋CT原始图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在牙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临床拟诊为颌骨骨折或牙病的患者进行了螺旋CT检查,并进行了3D MPR(包括矢状面、冠状面及任意曲面)等后处理成像.就其原始轴位CT图像(2D)、3D及MPR 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共发现病变76处,2D显示76处;3D显示58; MPR显示76处(包括矢状面、冠状面、任意曲面)。结论:螺旋CT的2D及MPR图像敏感性高于3
【机 构】
: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东路1 号中山大学东华医院影像科 523000
【出 处】
:
首届国际医学影像学暨介入医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螺旋CT原始图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在牙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35例临床拟诊为颌骨骨折或牙病的患者进行了螺旋CT检查,并进行了3D MPR(包括矢状面、冠状面及任意曲面)等后处理成像.就其原始轴位CT图像(2D)、3D及MPR 图像进行比较.
结果:共发现病变76处,2D显示76处;3D显示58; MPR显示76处(包括矢状面、冠状面、任意曲面)。
结论:螺旋CT的2D及MPR图像敏感性高于3D成像技术,原始CT图像2D是诊断的基础,3D成像技术可以显示病变的三维图像.
其他文献
目的:本组研究目的是应用HRCT获得肺实质密度和容积平均值及变化率并将其与肺功能检查进行统计学对照.方法:80名无吸烟史及呼吸病史的健康志愿者中73名完成了HRCT和PFTs检查且肺部无异常阴影.59例PFTs的TLC﹪、RV﹪、FVC﹪、FEV1.0﹪、DLCo≥80﹪和≤120 及RV/TLC≤35﹪纳入正常组其中男25人.女34人年龄19~54 岁平均年龄34.05±1.22)。18例呼吸科
目的:研究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错颌畸形患者。在行矫治前均行螺旋CT横断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3D Bone重建可以多角度观察上下颌骨的发育形态及牙列情况;最大密度投影法(HD-MIP)及表面遮盖法(SSD)可透明观察阻生埋伏齿、及牙根情况;三维软组织重建观察肌肉情况;多平面重建(MPR)、曲面断层(Curve)等可观察牙根、牙列等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出血的MRI 表现特点。方法: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出血15 例,男9 例,女6 例,年龄29~60岁,平均40.5 岁;15 例全部行MR 平扫, 14 例行增强MR 扫描。结果:肿瘤征象与出血征象并存12例,表现为灶样出血型;无肿瘤征象只表现为出血征象3 例,其中结节肿块型2 例、环型1 例。出血灶在T1WI 为点状、结节肿块样或环型高信号;T2WI 以高信号为
目的:探讨1H MRS对脑胶质瘤放疗后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例有脑胶质瘤脑部放疗史,而临床及CT、MR检查难以判断肿瘤放疗效果的患者,进行1H MRS 检查。结果:放疗后3-6个月治疗有效3例,表现为Cho下降或明显下降,Cho/Cr明显升高;放疗后1年以上肿瘤放射坏死6例中,NAA、Cr、Cho、明显降低或消失;1 例2年后肿瘤复发出现明显升高的Cho 峰。结论:1H MR
目的:揭示TIA后短T1信号产生的病理基础。方法:将13只15minMCA闭塞-再通时间的大鼠模型,于不同时间点观察短T1信号出现的时间、部位,并进行相关组织学检查。结果:7只大鼠模型出现短T1信号,其中4只出现在皮质区,2只出现在皮质区和基底节区,1只仅于基底节区出现.皮质区短T1信号主要与出血有关,基底节区短T1信号主要与吞噬脂肪的巨噬细胞的脂质沉积有关.结论:TIA后短T1高信号出现的部位不
目的:分析颅内囊性病变1H MRS特征,评价1H MRS在颅内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颅内囊性病变,单体素1H MRS 采集52个病灶,其中I~II 级胶质瘤8例、成胶质细胞瘤9例、转移瘤13例、脑脓肿10例、表皮样囊肿4例、蛛网膜囊肿5例、脑囊虫病3例。PRESS(TE135ms/270ms)定域序列采集病灶中心。结果:1)8例I~II级胶质瘤仅显示Lac峰。9例成胶质细胞瘤除了Lac
目的:探讨面神经管曲面重建研究面神经管解剖的可靠性.方法:20具(40侧颞骨) 成人尸头标本行高分辨CT 扫描及面神经管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曲面重建并测量各段长度、直径和两个弯曲的角度,观察重建图像上面神经管各段的走行及有无变异;对40侧颞骨标本的面神经管进行解剖,观察面神经管有无变异,并测量各段长度、直径和两个弯曲角度。结果:①重建图像均可准确测得各段长度、直径及锥曲角度,冠状位和矢状位能准确测
目的:评价CT仿真内窥镜(CTVE)在确定副鼻窦单纯囊肿的穿刺入路点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6例患有副鼻窦单纯囊肿的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原始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仿真内窥镜重建,在CTVE图像上模拟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入路,找到手术入路点.结果:CTVE图像上所确定的入路点与FESS术中病灶的穿刺位置基本一致.结论:CTVE可以作为单纯副鼻窦囊肿穿刺入路点的一种有效的确定方法.
目的:探讨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鼻窦骨化纤维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对比CT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为鼻窦内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性高密度肿块,部分区域可见低密度影,其周边出现完整骨性包壳,呈膨胀性生长,周边组织受压变形但分界清楚,诊为骨化纤维瘤,与术后病理相符。结论:鼻窦骨化纤维瘤是一种以青少年发病为主、进行性生长的良性肿瘤,鼻窦内圆形或类圆形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重建出各半规管全貌。方法:搜集观察对象105例(男52,女53),210耳,年龄范围为9个月至71岁,利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对颞骨进行检查,然后对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重建出各半规管全貌。结果:通过多平面重组(MPR)后骨半规管和水平骨半规管均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其全貌,部分前骨半规管(105例中6例,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