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总结加压冷敷治疗在儿童软组织损伤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选择我院小儿骨科病区急诊创伤后软组织损伤患儿462例,冷敷部位分别为肘部、大腿、小腿和膝部。患儿冷敷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肿胀。在连续使用冷敷器6~8小时之后,迅速得到了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的效果。
【机 构】
:
桂林医学院四肢创伤骨科 桂林医学院生物技术学院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加压冷敷治疗在儿童软组织损伤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选择我院小儿骨科病区急诊创伤后软组织损伤患儿462例,冷敷部位分别为肘部、大腿、小腿和膝部。患儿冷敷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肿胀。在连续使用冷敷器6~8小时之后,迅速得到了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研究髌骨一过性脱位的影像学表现,加深认识并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急性髌骨一过性脱位患者的X-线、CT及MRI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确定髌骨位置、骨折、骨软骨骨折、骨髓水肿、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损伤、关节积液及其他合并损伤情况。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问题一直是困扰人工关节学科迅速发展的一大障碍 ,尽管现代手术运用了预防性抗生素、严格的无菌条件及规范化的操作技术 ,使术后感染率有所下降 ,但仍然保持在 1%左右[1]。感染一旦出现 ,不仅加重患者的痛苦、延长手术康复时间、影响关节置换效果 ,并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成为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何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的课题。本文就关节置换术前、术
目的 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马蹄内翻足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家属对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科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CCF的患儿120例,对患儿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随访,内容包括复诊按时率、穿戴支具执行程度及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肱骨远端复杂骨折诊断及治疗的辅助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 1月- 至2016年 5月 笔者收治12例肱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常规摄X线片,完善术前全身情况检查和各项常规检查,并行肱骨远端三维螺旋CT扫描,将所获得的数据经Mimics软件(Mimics10.01,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进行转换成RP机器可读取的数据(STL).
目的 探讨微创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并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比较。方法 收治的5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分别采用TLIF治疗和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VAS、ODI、JOA评分变化及椎间植骨融合率。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分组的方法,外显子组测序发现TGF-β?超家族和TGF-β/BMP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新突变位点,探讨BMP-2基因新错义突变位点与胸椎黄韧带骨化发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结合游离腓骨移植两阶段治疗下肢长段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12例下肢长段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9~46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压砸伤3例,机器挤压伤2例.其中股骨缺损3例,胫骨缺损7例,跖骨缺损2例;骨缺损长度6~14 cm,平均8cm.
目的 探讨前方入路进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颈胸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前方入路进行颈胸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13例患者,男9例,女4例,其中8例出现截瘫症状,手术包括病灶清除,植入自体髂骨,或植入自体髂骨钛笼进行融合,应用颈前路钛板内固定。
目的:结核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病患死亡的重要感染性疾病之一,脊柱结核作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常导致脊柱不稳、畸形和截瘫。虽然目前针对脊柱结核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如何高效、微创的治疗脊柱结核仍存在争议。
[目的]研究双基因NGF与BMP2转染大鼠BMSCs并诱导BMSCs成骨分化后表达情况.[方法]将第三代大鼠BMSCs,分为五组,单基因pCDNA3.1-NGF转染组(A组),单基因pCDNA3.1-BMP2转染组(B组),双基因pCDNA3.1-NGF-IRES-BMP2转染组(C组),空质粒对照组(D组)、阴性对照组(E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