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对脑梗塞后的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

来源 :2006首届国际体外反搏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rl111shi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磁刺激的方法,观察脑梗塞后3个月未能全部恢复运动神经功能患者.并采用体外反搏方法治疗,进行客观的临床疗效评定. 方法:采用大脑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及肌力Kamofsky评定和对60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测. 结果:体外反搏72次以后,患者肌力及运动神经系统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P<0.01P<0.05). 结论:体外反搏可使脑梗塞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运动神经功能可以改善及恢复.引言:体外反搏能明显增加大脑血供,改善脑循环,在脑梗塞后,运动神经功能受损时,尤其是在药物治疗3个月以后,疗效不佳时,反搏可使有些患者运动神经功能仍可以继续改善,不断恢复,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有效率和治愈率,我们探索脑梗塞后3~10个月内进行体外反搏治疗,观察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中成药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及格列本脲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固定相:HypersiL C18色谱柱(200mm×4.6mm,10μm).流动相:测定枸橼酸西地那非
鉴于目前尚未有专门收录我国基因专利或专利基因的数据库,创建了中国专利基因数据库NASDAP(http://nasdap.generank.org/).整合了专利序列、专利微阵列、专利基序和专利单核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最近几十年持续居高不下.有关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已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神经体液因素的改变.利钠肽系统(心脏利尿激素)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
目的:探讨后颅底骨折新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法:135例按诊断标准符合后颅窝骨折,并按照临床症状与体征结合颅底的CT扫描所见,作者提出新分型:即Ⅰ型:CT扫描后颅底枕骨单侧鳞部或髁
背景:舌苔能反映病证的性质,疾病转归和预后以及指导用药,是构成中医舌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舌苔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中,我们的前期工作虽然已表明舌苔形成以及肿瘤病人舌
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带来了方便、快捷,它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时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对于神经外科静滴甘露醇(用法:4次/日、3次/日)
Midkine(MK)在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可能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T-PCR、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了9例正常胃镜组织、37例胃肿瘤组织及其相
目的:研究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28例泌乳素腺瘤和7例生长激素腺瘤,用溴隐亭治疗,观察肿瘤变化,并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服药一年以上,10例巨腺瘤
颅内急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率较高,脑实质损害较广泛较严重,且伴有皮层动静脉损伤,伤后变化快且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难以掌握,现将本科自1996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急性硬膜下血
本科于2003年~2006年4月对20例因外伤致硬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及脑出血致小脑幕切迹疝病为清除颅内占位后应用水冲颞底法使脑疝复位,效果满意,现作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