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习总书记的讲话鲜明地指出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已是当前中国社会文化建设中一个紧迫的时代命题。龙舟竞渡在中国南方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相当一部分龙舟竞渡活动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因此,全面深入地挖掘龙舟竞渡的文化内涵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当前中国龙舟竞渡的传承情况并不乐观,有些地方自身已经无心办龙舟竞渡,有些地方想办龙舟竞渡却寸步难行,如地方政府禁止龙舟、砸龙舟的事情屡见报端。还有不少地方的龙舟竞渡虽已经列入受国家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仍避免不了随时遭受禁止的命运。从龙舟竞渡被政府禁止的理由来看,相当一部分理由涉及到家族势力、迷信愚昧、铺张浪费、强制摊派、寻衅滋事、变相敛财等。其实,从参与情感来看,这些理由并不成立,因为民众参加龙舟竞渡大都是自愿的;从学理来说,这些理由大都是没有经过论证的、莫须有的、以偏概全的。为了有效地回应这些不成立的理由,还是需要从学理上来回应。因此,本研究将对中华龙舟竞渡文化基因进行研究,梳理其文化基因的发展谱系,分析其多重文化基因的现象,进而认识其文化基因的内在规律。研究方法:为了深入探讨中华龙舟竞渡的文化内涵,本研究借鉴遗传学"基因""DNA"概念,以中国龙舟竞渡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龙舟竞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的表征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出龙舟竞渡文化基因,再对其文化基因的发展谱系和文化基因的多元现象做进一步研究,进而提炼出龙舟竞渡文化基因的内在规律。研究结果:1我国龙舟竞渡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43项,优秀龙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地理分布上,我国龙舟竞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分布在17个省或直辖市,其中东部地区有20项,中部地区有13项,西部地区有10项,总体上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在等级分布上,国家级龙舟竞渡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省级龙舟竞渡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全国两者的总比例接近1:3,等级数量呈现出随着级别升高而数量减少的趋势。但并非有一定数量的省级就必然会有国家级,各省龙舟竞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等级结构比例非常不一致,只有湖北省接近两者全国总比例1:3,高于此标准的省只有湖南省,其它省都低于此标准,其中广东省远低于此标准,比例为1:7。2中华龙舟竞渡文化基因主要有10种,分别为宗教文化基因、巫术文化基因、国家文化基因、民族文化基因、家族文化基因、村落文化基因、社团文化基因、家庭文化基因、娱乐文化基因和竞争文化基因。其中,前8种文化基因可归纳为礼仪类基因,而后2种文化基因可以归纳为乐感类基因。两类基因相比,可见礼仪类基因居于主导地位,乐感类基因居于辅助地位。两类基因共同构成了中华龙舟竞渡文化基因的DNA。总之,礼乐精神为中华龙舟竞渡文化基因的根本属性,龙舟竞渡的内在动力即为礼乐竞争。研究结论:1我国有丰富的龙舟竞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理分布上,东部、中部、西部龙舟竞渡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不均衡,除了西部受地理位置影响大些之外,中部与东部的差距更可能与两地区之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差距有关。在等级分布上,国家级与省级的数量呈现出随着级别升高而数量减少的趋势,这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逐级申报的制度相关。各省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等级结构比例非常不一致,原因可能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选制度不完善有关,评选制度应根据各省国家级与省级的数量情况,平衡好两者的比例关系。2中华龙舟竞渡文化基因存在着"多重文化时空层叠整合"的现象,但各时期都有自身主导的文化基因。对于当今龙舟竞渡治理来说,虽然龙舟竞渡文化遗产带有"迷信愚昧""家族势力"等落后文化基因遗存,但这些文化基因已经居于次要地位,并不影响龙舟竞渡主流文化基因的积极性质。3中华龙舟竞渡文化基因的DNA由起主导作用的礼仪类基因和起辅助作用的乐感类基因贯穿始终,一起构成富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礼乐龙舟。可见,中国龙舟竞渡并非是迷信愚昧、被强制摊派的,而是对所属团体自愿自觉的献礼活动。这种礼仪精神来自于中国悠久的礼仪传统,它将继续影响和推动龙舟竞渡的现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