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s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本院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收集到的266例ADRs进行分类汇总,并对其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时间、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多项指标加以统计分析。
结果:266例ADRs报告中,男性122例,女性144例,男女之比为1:1.18,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年龄最小的患者2岁,最大的患者92岁,其中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总例数的24.81%,远远超过同年龄段的人口构成比(6.96%)。本调查中,静脉给药引发的ADRs最多,共有171例,占总例数的58.56%;其次是口服给药,引发112例ADRs,占总例数的38.37%。97.37%的ADRs(259例)发生在用药1O天以内,51.88%的ADRs(138例)发生在首次用药之后。本文中,266例ADRs涉及的药品有148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39.19%,引起的ADRs占总例数的56.51%;其次是中药,占11.48%,引起的ADRs占总例数的13.36%;心血管系统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分居第三、第四位。引起ADRs的58种抗微生物药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最多,有17种,占29.31%,引起的ADRs占抗微生物药所致ADRs的32.12%;喹诺酮类抗菌药居第二位,共12种,占20.70%,引起的ADRs占抗微生物药所致ADRs的24.24%;其次是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ADRs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是ADRs的最主要表现,占总例数的52.26%(139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有26例(9.78%)ADRs对机体的损害较重,表现为肝、肾功能的损害和过敏性休克等。
结论:ADRs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时间、药品种类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临床表现多样,应加强对ADRs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s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