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三维模型以其直观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等特性,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利用纹理、模型的方位信息,对三维建模的关键技术纹理检索、纹理映射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验验证本文讨论方法应用的可行性.
【机 构】
:
宁波市规划与地理信息中心,宁波315042
【出 处】
:
2017年度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学会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模型以其直观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等特性,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利用纹理、模型的方位信息,对三维建模的关键技术纹理检索、纹理映射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验验证本文讨论方法应用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山西煤层气处理中心生产污水中乳化油含量较大,达到3000~4500mg/L,超出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数百倍,原有污水处理系统已不能满足污水处理要求.通过理论分析了聚结法除油可行性并通过相关室内试验验证后,将聚结处理装置应用于现场实践.该装置能够有效地清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煤粉与乳化油,优化改造后煤层气处理中心平均每月清除并回收利用废润滑油2.5t,既可解决企业环保问题,又使油品资源回收成为可能.
煤层气是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增加天然气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中国煤层气资源特征、勘探开发现状、开采利用技术体系、产业体制与机制建设4个方面发展现状总结的基础上,分析认为中国煤层气产业正处在新时代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实施、“气荒”危机多次出现、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与转型升级的历史新时期,同时又面临着煤层(系)气地质条件复杂、煤层气产业发展初期阶段、煤炭企业
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煤层气的主要产业政策,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产业发展环境,提出了四项改革建议.认为:(1)我国已经出台了与煤层气开发利用有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行政文件,保障了产业的发展.(2)四个问题:一是包括煤炭法和土地法在内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部分扶持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部分扶持政策尚待完善,三是矿业权改革不彻底、行政审批手续繁杂,四是煤层气矿权、产能建设、售价、税收管理、对
本文是2017年年会论文“中国煤层气战略反思与煤矿瓦斯防治新思维”的续篇,预测中国煤层气行业未来图像的几个细节如下:(1)“钻井—压裂—排水—降压—采气”技术下的煤层气产量由升转降,逐渐归零;这是一个未来几十年内无法避免的前景.(2)注氮、注热空气开发煤层气技术将成为煤层气开发新的主流技术.注氮、注热空气采煤采气一体化成为煤矿瓦斯防治新的主流技术.(3)建设遍布淮河以北省市自治区的中浓度天然气管网
中国东部地区发育大量中生代中小型沉积盆地,白垩纪火山活动活跃,加速了页岩有机质的成熟,为页岩气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阜新盆地陆相页岩气勘探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断陷盆地陆相页岩具有储层总厚度大、总有机碳含量高、热成熟适中3项页岩气成藏的有利条件,以及厚度横向变化大、储集能力偏低、可改造性偏差3项不利条件.结合页岩储层特点,提出东部断陷盆地陆相页岩气成藏的几点看法:(1)页岩总有机碳含量高(TOC平均
近年来,中国天然气短缺矛盾进一步突出,供需缺口持续加大,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攀升.国内天然气短缺也刺激了煤制气的建设热潮.截至目前,全国提出煤制气项目70余个,产能规划超过2000×108m3/a,但仅4个项目投产,大量项目停滞不前,存在地面煤制气技术不成熟、单位产能建设成本高等问题,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随着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等革命性新技术出现,本文认为如果能够在煤层气富集区发展地下煤气化技术,实施一体化
填海项目竣工验收测量是海域管理向土地管理转变的法定程序,是一项重要的测量工作.本文以温州市域铁路S1线灵昆车辆段填海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项目为例,介绍了实施该类项目的主要技术过程和方法,讨论了其特点和关键技术.
采用矢量构TIN(不规则三角网)的方法生产DEM(数字高程模型)时,要求对河流要素的高程进行分段赋值.为了提高赋值的正确率和效率,本文基于ArcGIS VBA平台,在人工交互完成河流要素分段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和递归调用的方法,编写程序实现对河流高程的半自动化赋值处理.实践证明,该方法可显著提高DEM生产时河流赋值的效率,同时提高了赋值操作的准确性.
随着应用的不断加深拓宽,室内外一体化漫游的需求日益凸显.不同于室外大场景,室内建模更讲究精细化的细节层次建模,本文在探讨三维场景建设的基础上,尝试选择2到3个典型的模型进行对比,并比较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提出室内外一体化漫游的基本思路;随后,借助WebGL和View and Data API设计仿真实验,实验表明,通过上述理论与方法能够有效地达到室内外一体化漫游及信息共享的目的,效果良好.
地名地址数据是"数字城市"及"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是连接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人口、法人的重要纽带.如何保障地名地址数据的时效性、鲜活性与有效性,是困扰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多年的精细化地名地址采集更新的经验以及跨部门共享交换的实践,系统分析了部门地名地址数据的建设情况、应用需求以及跨部门业务驱动协同更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统一编码体系、统一更新标识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