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鲍维甲酸X受体(RXR)基因的克隆与分析及其在性 畸变中的作用

来源 :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分会场——生物技术与水产健康养殖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水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甲酸X受体(RX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配体激活因子,它以同源二聚体或者与其他核受体结合成异源二聚体的形式起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RXR在三丁基锡(TBT)致海产腹足类雌性个体性畸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采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了杂色鲍RXR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全长2405bp,包括663bp的5’非编码区和416bp的3’非编码区,编码44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具有核受体超家族所特有的结构域,DNA结合域(DBD)的氨基酸序列与静水锥实螺(lymnaea stagnalis)、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 glabrata)以及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该区域的序列相似度分别为100%、100%、98%:其配体结合域(LBD)与以上三种腹足类物种的相似度分别为97%、97%、95%。生物进化分析显示,相对于其它的无脊椎动物,腹足类RXR的配体结合域(LBD)与脊椎动物更加接近。其次运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了RXR在头神经节、血淋巴、肝胰腺、肌肉、外套膜以及卵巢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RXR在杂色鲍的外套膜和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且雄性外套膜组织和肌肉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雌性,而在雌性个体血淋巴中的表达量最低。为了了解RXR在有机锡致鲍性畸变中的作用,本研究将雌鲍分为四组,分别注射三丁基锡(TBT)、三苯基锡(TPT)、9顺式维甲酸(9CRA)和牛血清结合蛋白(BSA),注射浓度为1μg/gwet wt,其中BSA组作为对照组。Real-timePCR定量分析RXR的mRNA在卵巢中表达水平变化的结果显示,两个月后,RXR在TPT组和9CRA组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BT组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TPT和9CRA均能够引起RXR在杂色鲍卵巢中表达量的变化,由此我们推测RXR在有机锡致杂色鲍性畸变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从山丹马场的来源入手,对山丹马的繁育、保种、杂交改良等技术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且对中国马业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提出了北京农业功能的层次结构,一级功能有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服务功能和社会功能四大功能;每项功能又都具有若干个子功能,都是农业的固有功能,分显型与隐型2类。二者相互演化,其决定性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后,分析了四大功能在整体功能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当前,北京农业的服务、文化二功能正由隐型向显型演化,并逐渐凸显、增强。作为世界城市战略,北京农业不仅要为全国的农业现代化服
对阳朔县休闲农业发展的做法、经验做一详细梳理,阐述了阳朔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特色,以文化、古迹、风景引领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取得了不菲成绩。
江西省双金园艺场休闲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重要举措。本规划以体验型农业休闲为先导,通过整合场区用地,打造有机功能空间网络,形成果蔬采摘观光区、药用植物园等9处景观资源,对周边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实验进行了刺参的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海上筏式养殖及海底沉笼养殖5种模式下生长及存活情况比较分析,生长情况用体重日增长率表示(Mdwg=(Wf-Wi)/T)。结果表明:在放养规格相同的条件下,同样养殖12个月,不同模式下刺参体重日增长率关系为: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海底沉笼养殖。其中,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中刺参日体重增长率最高,为0
本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药浴时间及在空气中不同暴露时间的条件下丁香酚对斑点叉尾胭的麻醉效果,为丁香酚应用于斑点叉尾蛔的养殖生产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本文紧密围绕胡总书记提出的“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国务院正式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针对山东省水产养殖的特点,分别从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地区探讨不同的生态低碳养殖模式,为增加水产养殖的碳汇功能、推行低碳养殖新模式,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提供实际的指导意义。
牡蛎(Ostreidae)为世界性广布种,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由于牡蛎的贝壳极易随其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牡蛎的物种组成及分布问题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采用传统的形态学以及解剖学等方法已不能完全解决牡蛎的分类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牡蛎分类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采用形态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已成为了解决牡蛎分类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我国牡蛎分类方法的研究进
本实验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实验对象,研究温度和磷的交互作用对2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15℃)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0mg/L-150mg/L磷浓度对于铜绿微囊藻抵抗低温环境没有显著的作用,而小球藻对于低温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于铜绿微囊藻,0.5mg/L-25mg/L的磷浓度环境对于小球藻抵抗低
为明确刺松藻海区养殖期间生长与光照、温度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刺松藻海区养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刺松藻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存和生长,水温在25℃以下时,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水温在25-30℃之间时刺松藻仍能生长,但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慢,水温30℃以上时藻体顶端开始变白,停止生长。同时刺松藻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有明显的差异,养殖前期(第l到40 d左右),在水深0.5 m处的生长速度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