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淳教授以中医学“治未病”学术思想为指导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

来源 :第四届兰茂论坛暨2017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330136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人类随着年龄增长心脏、脑组织及血管系统结构和机能逐渐发生老化的现象,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但近年有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运用中医学“治未病”学术思想为指导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希望能得到重视并被更多人实践,持之以恒,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椅式腰椎复位器来治疗急性腰扭伤.方法:张晓刚教授的坐位拔伸牵引旋转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但该手法实施,至少需要三人,急诊或夜间给治疗带来困难.据此,利用该手法原理研制椅式腰椎复位器应用于临床.结果:本组48例中,经用上述治法痊愈者41例,占85.4%;好转5例,占10.4%,无效2例,占4.2%.总有效率95.8%.结论:椅式腰椎复位器法操作方便,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目的: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中老年人群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发病调查,分析发病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及辨证分型的分布特点,探讨对OP的防治思路.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城关区年龄在50岁以上的社区人员2500人进行调查,检测出502例POP患者,分别对其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不同证型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502例POP人群中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
本文介绍1例长期门诊透析患者在采用扣眼法穿刺时发生对钝针过敏的现象,经过我科护理人员及时处理,精心护理,患者未发生内瘘的感染,未影响透析治疗.结合临床护理经验,谈谈护理体会.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各种灾害的发生逐渐呈现大规模、长期化的趋势.灾害护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处于理论的发展、形成和壮大阶段,并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将介绍灾害及其灾害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灾害发生的特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灾害护理学科体系,完善我国灾害护理理论框架,建立健全灾害护理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灾害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灾害护理相关领域的研究,以促进我国灾害护理学的进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宋氏正骨科降低中医理疗的等待时间.方法:由13人组成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找出中医理疗等待时间长所存在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将改进前后状况通过品管手法进行比较.结果:2015年8-12月比2015年4-7月中医理疗平均等待时间下降了1.39h.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宋氏正骨科的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科室人员相互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工作上降低中医理疗的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结合辨证施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对甘肃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辩证施护.结果:通过辩证施护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运用中医辩证施护护理抑郁症患者,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手法排乳联合三黄膏外敷治疗产后积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1例乳汁郁积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排乳治疗后三黄膏外敷,对照组给予吸乳器吸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使用手法排乳汁配合三黄膏外敷治疗后全部乳汁郁积症得到根治.结论:手法排乳联合三黄膏外敷法治疗产后积乳症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冰消散外敷治疗经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淤血肿胀的疗效.方法:总结我科经血管介入手术后穿刺部位淤血肿胀的25例患者应用冰消散外敷治疗的效果.结果:29例显效,总有效率93.1%.2例无效,但仍然使用冰消散外敷,同时给予患者中医理疗,肢体淤血肿胀症状改善.结论:冰消散外敷治疗经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淤血肿胀,方便易于操作,患者易于接受,有较好的疗效.
了解国内急危重症救护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总结分析国内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发展进程,旨在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提升ICU护理服务的质量.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化的监护技术对ICU护士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因此培养ICU专科护士迫在眉睫,然而我国目前对急危重症救护护士的培养并不十分重视,但是因为ICU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对人才的需求,促进ICU专科护士的培养势在必行.
“火郁发之”为《内经》五郁治法之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火郁发之”作为治疗火热病证的重要法则,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导师江顺奎认为一方面火邪郁滞造成阳气郁遏火性炎上,通常火热致病多表现热势从里向外蒸腾,张扬于外,故从里到外热邪猖盛,所谓蒸蒸发热也。而火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