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卫生服务需求理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受到收入、偏好、相关物品的价格和期望等因素的影响。对此,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引导有利于提升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更明确、更有针对性的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一直以来,我国的医疗体系呈现“倒三角”形态,各类医院尤其大型综合医院不仅要接收各类急危重症、疑难杂症患者,同时也要面对大量多发病、常见病患者,极大加重了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负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资源常常处于闲置状态,医疗资源利用状况可见一斑。在当前医药卫生环境下,医保报销政策成为调节各级医院卫生服务供需关系的重要工具。本文以温州市医疗保险体制改革为背景,利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并归纳国内各分级诊疗模式的开展情况,分析拉开不同报销差距、执行不同起付标准、降低无转诊报销率和推行医保签约医师签约服务等措施的目的及推进温州市分级诊疗体系构建的效果,使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分析温州市城乡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根据温州分级诊疗模式现状及医保报销政策效果发挥,提出完善分级诊疗模式的政策性建议。研究发现:(1)由于传统的就医观念、双向转诊渠道堵塞、医疗机构信息局限和各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差距不大等问题的存在,温州医保报销政策在分级诊疗中的引导作用依然有限。(2)通过单因素及相关分析结果可知,年龄、教育水平、就医地点离家近、症状严重是影响城乡居民基层首诊意愿的因素,而年龄、医疗保险、候诊时间、居住社区服务水平高、症状严重显著影响基层首诊行为,相较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首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多了医疗保险、候诊时间及居住社区服务水平高三个因素。究其原因,一来有医保的居民因对政策接触更多,因而也会选择基层首诊来获得更高的报销比例;二来等待时间上的优势会降低患者就医行为成本,因而会明显增加对城乡居民的吸引力;三来居住社区服务水平的提升可让患者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因而可消除内心对基层医院的种种顾虑,从而会对城乡居民基层首诊行为产生一定的正向推动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强化分级诊疗医保报销政策中的引导作用的建议,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二是强化政策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引导力。本文基于卫生服务需求理论,从先置变量、能及变量、需要性变量、利用情况四大角度调查分级诊疗医保报销政策实施中城乡居民基层首诊的影响因素,丰富了学界相关研究内容,可以为提升分级诊疗制度推行效果、优化卫生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参考,亦可为其他情况类似的地区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