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报告1例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患者,女性,49岁,因"双下肢胫前皮肤变红肿胀6年,变硬半年"入院.皮肤科体检:双下肢高度水肿性红斑,皮肤触之较硬,皮肤捏起困难,皮温高.组织病理诊断为类脂质渐进性坏死.选用五苓散合凉血五根汤加减治疗疗效满意,其后患者证候发生变化,随证治之,更方为大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合凉血五根汤,皮疹、咳嗽等临床诸症皆除,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符合张仲景所谈及之“观其脉症,知犯何逆,
【出 处】
:
第四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全国经方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告1例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患者,女性,49岁,因"双下肢胫前皮肤变红肿胀6年,变硬半年"入院.皮肤科体检:双下肢高度水肿性红斑,皮肤触之较硬,皮肤捏起困难,皮温高.组织病理诊断为类脂质渐进性坏死.选用五苓散合凉血五根汤加减治疗疗效满意,其后患者证候发生变化,随证治之,更方为大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合凉血五根汤,皮疹、咳嗽等临床诸症皆除,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符合张仲景所谈及之“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中医药治疗该病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但需要更多的临床观察来证实其合理性及有效性。
其他文献
应用大承气汤治疗一位老年小肠梗阻合并硬膜下血肿意识欠清一例,经治疗患者腑气得通,意识转清,疗效佳.本例患者虽年已耄耋,但痞满燥实皆俱,故仍可用之。此例患者还存在硬膜下大量积液,脑病形成,意识欠清,予以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压,虽然复查头颅CT:右侧硬膜下血肿较前吸收不明显,但腑气通后,神志转清,故考虑与腑气通亦有一定关系,有资料显示,通腑法可改善脑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能降低颅内压,使脑水肿减轻,故对意
腹涨满为临床常见症状,病机有寒热虚实不同,因而治疗各异。本例患者腹胀时间长,稍觉乏力,考虑存在脾虚;患者腹胀表现为日间轻,夜间重,考虑脾虚气滞,虚中夹实,故用补三消七之经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中人参、甘草、生姜助阳气,厚朴、半夏行滞气,乃补泄兼行之法也。原方应用,疗效显著。
本例为宫颈癌术后,已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致淋巴循环障碍,下肢循环不畅,水肿发生。通过中医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癥瘕”范畴。对于该病的发生,认为是正气已虚,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利,阳气不足,气化失常,致下肢肿胀,起先治疗时考虑气虚不能慑津,予以补中益气汤治疗,没有效果。后患者提示每日清晨睁眼瞬间出现尿失禁,猛悟营气与卫气交接时发病,病机属于营卫不和,故选桂枝汤为主调和气血阴阳,又加龙骨、牡蛎收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伴有发热症状急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40例例急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小柴胡汤加减,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对照组则根据病情,寻找病因,病因为感染因素引起的使用抗生素,病因为药物引起或者病因不明且皮疹及体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酌情使用地塞米松.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控制发热时间、皮疹完全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本文介绍了经方在治愈高热,急危胰腺炎术后厌食,左侧头部硬膜外血肿术后神志不清,糖尿病坏疽,心衰,胃痞,脱髓鞘病的应用。
介绍一例患者,赵某,女,45岁。2014年3月2日初诊。患者主因“全身反复起疹伴瘙痒1月,加重3天”就诊。刻下症:全身酸痛,夜间口干口苦,心烦。无恶寒发热,无汗出异常。月经调,眠安,小便可,大便溏。患者体型偏胖,舌暗红苔薄黄,脉细。皮肤科情况:全身散见淡红风团样红斑,压之褪色,双上睑红肿明显。辨证为饮郁于内,复感风寒。治以宣肺散寒,清热化湿。予越婢加半夏汤。具体药物为:麻黄9g,炙甘草6g,生姜9
辨证施治,方证对应,是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最大特点,临床辩证是否准确,方证是否对应,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介绍了经方在失眠、心悸、奔豚、狐惑、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病的应用,疗效良好。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尤其是在中晚期肿瘤的治疗中,其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的优势已经得到肿瘤治疗界的普遍认可。经方,是《内经》、《伤寒论》与《金匾要略》方剂所代表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而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早在《内经》中就指出:“谨察病机,勿失其宜”,张仲景曾提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说明病无固定之证,治无不变之法。“有是证,则用是药”也是中医辨证
本文介绍了两个病例。病例1,大柴胡汤加味治疗高血压头晕,本例患者虽然没有明显的大便干结,但舌苔根部白厚,加之寸脉弦滑,细询之有大便不畅感,实际就是胃家实的表现。方用大柴胡汤原方和解少阳,降泄阳明逆气、加生石膏以加强清泄阳明之力,因患者有心悸、乏力、汗出,故加桂枝甘草补益心气,患者太阴脾湿较重,故加茯苓以健脾利湿,诸药合用方证对应,所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病例2,双下肢静脉血栓、下腔静脉血栓水肿,《金匾
本文介绍了两个病例。病例1,胃酸,患者欲吐不吐,有胃气上越之势,故用吴茱萸汤温中降逆,小建中汤温中补虚,有桂枝降胃中冲逆之气,茯苓饮消虚寒停饮,三方合用相得益彰;治胃酸于不尔之间也是理说应当。特别说明小建中汤原方用饴糖,但现在饴糖在市场上无处购得,常用驴胶补血颗粒来代替饴糖,借鉴饴糖的温中补虚,还用驴胶补血颗粒的原有的活血补血作用,实为今药现用,快捷方便。病例2,痤疮,乃湿热余毒留滞经络,郁而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