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推导了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的有机物去除动力学模型,并在一定水力负荷范围内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率定。研究表明,当反应器尺寸确定时,有机质降解与进水浓度、水力负荷及滤料高度有关。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出水水质,可以为优化处理工艺提供进一步参考。
【机 构】
:
西安理工大学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 西安交通大学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
【出 处】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项流2009年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推导了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的有机物去除动力学模型,并在一定水力负荷范围内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率定。研究表明,当反应器尺寸确定时,有机质降解与进水浓度、水力负荷及滤料高度有关。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出水水质,可以为优化处理工艺提供进一步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对超声衰减谱法和超声多次回波反射法测量高浓度矿浆两相体系粒径分布和浓度进行了研究。实验测量了多个浓度下两种矿浆在3MHz-6MHz频率下的声衰减谱,结合反演算法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矿浆两相流粒径分布。同时测量了不同浓度下硫矿中的声阻抗值,由超声多次回波反射法计算得到浓度。粒径分布与浓度测量得到的结果与标准配置值较为吻合,表明超声法适用于高浓度矿浆两相流粒径分布和浓度的在线检测。
本文在压力p=19.0~22.5MPa、管内质量流速G=540~1200kg/m2s、内壁热流密度q=150~650kW/m2的参数范围内,对垂直上升管内水在近临界压力区的传热恶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数据,对近临界压力区内,水在垂直上升光管和内螺纹管内的传热恶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不论是光管还是内螺纹管,在近临界压力区p/pcr=0.96-0.98的区域内
本文以不同热值的天然气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大气中扩散燃烧时的火焰长度、温度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低热值的天然气相比,高热值天然气燃烧时,燃烧温度高,高温区域范围广,火焰更长,因此应根据天然气的成分、热值和燃烧特点等,确定物体的受热高度,以提高天然气的热效率。
本文针对光催化制氢反应器内液固两相流的特点,运用代数滑移模型,对反应器内的催化剂颗粒-水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分块的结构化网格,并运用多重网格方法进行求解。通过与前人实验中压力梯度结果的比较,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最终得到了反应器内催化剂颗粒的典型分布及相应的类型图。
水炮是非致命武器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对其进行两相流动力的机理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现代防暴水炮作为研究对象,用CFD理论对其管内流动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分析比较了气体在不同初始压力之下的影响,对不同气室长度之下的情况的结果也进行了分析比较。
为研究流场结构设计对电池内的流动、组分传递和电池性能等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稳态的三维非等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数学模型,应用此模型对一个交指状流场设计的电池单体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计算得到了电池的温度、组分质量浓度和局部电流密度等的空间分布,分析了不同电池反应物湿度等对电池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传质的影响,沟道下方阴极催化层的温度大于相应沟脊下方的区域;与饱和气流进气的基本工况相比,降低阴极的进
本文选择流动减阻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C进行表面活性剂流变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剪切作用于表面活性剂溶液时,溶液内部微结构由各向同性向各向异性转变,形成剪切诱导结构(SIS),导致了剪切增稠现象。SIS受剪切强度和剪切时间的影响较大,SIS的形成时间与剪切率呈幂律关系,拟合后的幂指数接近-1。该关系可为低剪切率下粘度测量平衡时间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分析了搅拌对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率250r/min的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在3分钟内达到溶解饱和。此外,实验对二氧化碳水合物诱导和生成过程中搅拌时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降温过程中加40分钟时间的搅拌,对水合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仅提高水合物生成效率,还能降低能耗。
本文通过大型风洞实验系统模拟近地面风沙两相流中颗粒群的运动情况,利用PDPA测量了近沙床表面1cm以下的颗粒速度、跃移层中的颗粒浓度、跃移层中的颗粒的脉动应力,以及它们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颗粒速度在近沙床表面受来流风速影响较小;跃移层中的颗粒浓度随着高度先增加至某一极值,然后呈指数衰减趋势;跃移层中的脉动应力沿高度方向的分布规律与颗粒浓度的分布规律类似。
本文对利用冲击力测量颗粒流率的装置进行了介绍。该装置可用于循环流化床等多种设备上,具有操作简便、对提升管内的颗粒流动无干扰的特点。流量计通过测量下落颗粒冲击靶板在轴杆固定端产生的弯矩来确定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