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北魏时期,孝文帝大力推进"中华"化,普及以北魏为"中华"、以南朝为"夷"的意识.过去的研究者也多认为在北魏崩坏之后的诸政权都继承这样的意识.但是,但是,这样的意识
【出 处】
:
第五届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魏时期,孝文帝大力推进"中华"化,普及以北魏为"中华"、以南朝为"夷"的意识.过去的研究者也多认为在北魏崩坏之后的诸政权都继承这样的意识.但是,但是,这样的意识果真是由北魏到西魏、北周所继承吗?在本文中,笔者注目于文献及石刻史料中的南朝表现,欲分析西魏·北周·隋对南朝意识的变迁.
详细探讨了北魏末以至隋代的南朝表现.北魏孝文帝时期经常使用"岛夷"、"荆蛮"等词汇,到北魏末则逐渐减少.在西魏·北周前半期(宇文护执政期),使用国号及地名的情况则占了大半比例.到北周后半期(武帝亲政期·宣帝期),又转变为「句吴」、「岛夷」这种以南朝为「夷」的意识表现大为增加,隋代这样的表现更加普遍.因此可以了解,北魏的「中华」意识并非完全被西魏·北周所继承.
北魏东西分裂之后,国力及文化都较为低下的北周,以南朝为「夷」这样的意识是较为薄弱的.但是到了制度、文化都较为整备的武帝亲政期之后,以北周为「中华」、以南朝为「夷」的意识就明确化了.隋代继承了北周的「中华」意识,并更加强了以隋为「中华」、以陈为「夷」的意识.
其他文献
数字技术与长城保护国际论坛首次把数字遥感等技术、激光雷达扫描技术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到长城的保护工作。为今后长城保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本届论坛共设
文章指出在传统史籍之外,墓志中的个人生活记录为人们了解和还原在那个时空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了鲜活的资料,通过对墓志的分析探讨了安史之乱后的泾州。在唐蕃双方的
从整个泾川历史文化史上来看,宗教文化只是泾川文化中的部分内容,并不能代表整个泾川历史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打造泾川现代文化活动时,宗教文化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
文章指出泾川是一个历史悠远,文化遗产丰厚的地方,泾川的百里石窟长廊前后延续的时间长,分布也很广,说明在南北朝时期泾川地区就已经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地方。通过
中唐以后,唐朝京西北军事防御发生变化,泾州的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既因为其承担关键的边防责任,也由于其作为京西北防边州特征明显,具有典型的样本价值,值得专题分析.
本文对回中山王母宫的历史沿革及明代韩王重修王母宫之事进行了论述。相关文献记载与文物考古资料表明,历代韩王及韩府宗室成员大多崇信佛教、道教,他们在平凉府城周
作者结合自己所从事的文化产业业余教学和新闻传播工作的切身体会,给上蔡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文化产业的建议,包括以“蔡国古城,李斯故里,蔡姓祖庭,重阳源地”为日后平
文章首先分析了重阳节与上蔡的历史渊源,介绍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然后简述了上蔡县对重阳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最后提出关于重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包括坚持科学规
重阳文化不仅是上蔡的县域文化,也是天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蔡和本市发展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因此,要充分认识重阳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借助"
本文主要是考察尚书与内朝之间的关联性,并且阐述汉代官僚制度结构的特性.
尚书与掾属分别被称为皇帝与三公的"喉舌",发挥辅佐皇帝与三公的御前顾问功能.尚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