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游离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m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长段骨缺损伴或不伴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骨缺损伴或不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采用游离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外观、骨瓣愈合情况、供区并发症,并将此组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性选择2010年6月以前采用传统腓骨皮瓣修复骨缺损伴或不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皮瓣的成活情况、皮瓣外观、骨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供区的并发症。
其他文献
患者 男,23岁.因视物重影15天,伴左眼疼痛3天,于2016年1月28入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否认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生活规律,无吸烟、饮酒嗜好.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专科检查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左眼球外展运动受限,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行颅脑MRI示:右侧颈内动脉瘤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能
目的 探讨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MRI特征及临床病理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及MRI影像资料,磁共振成像结果参照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标准. 结果所有病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局部伴有乳头状癌成分,即混合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病灶MRI强化方式分为肿块样强化和非肿块样强化,以肿块样强化出
目的 基于多肽类分子探针的c-Met靶向分子成像 方法 一,构建基于c-Met靶向多肽的分子探针,对筛选自多肽展示库并已知具有c-Met靶向性的多肽片段cMBP进行结构改造,即添加连接物HYNIC合成前体HYNIC-cMBP,以便于进行放射性核素99mTc的标记,反应条件为前体与成比例的Tricine、EDDA、SnCl2溶液在80度条件下反应25分钟,反应混合物通过18C柱子梯度淋洗和伽玛探测仪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5月至2015年9月采用微创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2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伤后3天内;年龄20-55岁;术前行X线检查及MRI检测。
目的 本文就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出现骨不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判断骨不连出现的原因,同时对骨折的髓内钉固定方式进行总结,以给出股骨干骨折骨折髓内钉固定可靠的固定方法.资料和方法 回顾了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治疗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出现骨不连患者.全部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左侧13例,右侧12例,1例合并头颅外伤,2例合并胸部外伤,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治疗年龄,21-67岁
目的:虽然缝合方式很多,但对各种缝合方式进行对比的研究并不多,尤其缺乏对于经典双排和缝线桥技术的对比。这两种技术都是相对比较先进、成熟的缝合方式,疗效较单排缝合也都要好。本次前瞻性研究,就是针对经典双排和缝线桥技术术后疗效进行分析,包括临床疗效、再撕裂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对比。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多模式镇痛(multi-modelanalgesia)用于膝关节置换围术期镇痛的效果。方法 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5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和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25例。
会议
颈1、2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由于固定牢固、便于复位以及尽可能多的保留枕颈部活动度,已成为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最常用而有效手术技术。而部分枢椎椎弓根发育不良、椎动脉"高跨"以及寰椎侧块粉碎性骨折及缺如患者,无法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制约了此技术的临床应用。
会议
目的:目前针对腰痛患者的研究显示其发生于腰椎的矢状面形态相关。临床观察显示部分髋关节疾病患者在接受关节置换手术后腰痛症状发生改变,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评估术前有腰痛的髋关节畸形病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后腰痛症状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改变与腰痛症状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畸形患者腰痛症状的影响及矢状位平衡的作用。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外固定架治疗四肢开放骨折的护理干预特点。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负压封闭技术加外固定架治疗55例四肢开放骨折患者并实施有效护理。一般护理包括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及时向麻醉医生了解患者术中情况,观察意识变化,术后24h内床边心电监护仪监护,每1h监测1次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并记录;心理干预增加患者信心,无痛管理根据三阶梯止痛原则给予镇痛治疗,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