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实践”模式的针灸临床教学探讨

来源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下,针灸临床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并无不同.对于本科生及研究生,主要采用的是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相结合模式;对于规培医师,主要采用的是临床教学模式.两者的临床教学模式大同小异,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传、帮、带”.“传”指的是由带教教师对见习相关的知识通过查房、小讲课、业务学习、病例讨论等方式进行传授.“帮”指的是作为上级大夫或主管大夫,帮助学生完善专科学习方案,提高对疾病诊疗的认识,纠正其在问诊或查房、书写病历、诊断治疗以及完成相关检查等日常工作中的错误.“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指的是带领学生上手操作,对学生的见习效果进行全面把关.无论是“传、帮、带”,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靠带教老师的灌输式给予.临床上,接触了相当一部分实习医师,仔细观察了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需求,发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使实习生对临床学习感觉很被动,从而得出针灸难以记忆,学了针灸也不一定会扎针的消极情绪,认为,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实习医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实现高质量的针灸教学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采用Mobile-Learning(移动学习)模式,以APP课程软件为媒介,搭建以递进式标准化中西医结合问诊教学内容的辅助教学交互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可行性和实用性研究.本课程软件拟具备以下模块:登录界面:根据个体学习的不同阶段选择见习、实习、基地规培等界面,进入个体化学习模式;学习界面:提供递进式标准化中西医结合问诊模板等相关学习资料;测试界面:提供中西医结合问诊相关题型的测试.本课题旨在利用
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是组成医学的两大支柱,而中国古代就一直认为“医乃仁术”,中医传承教育中十分注重对医者品行的考量,通过“德”和“术”的教育,中医才能历经千年而不断发展,而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需融合中西方医学人文精神.在中医药临床教学中,以“中医外科学”为例,如在讲授学科发展史时、在疾病诊疗介绍时、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能更好地培养出真正具备驾驭医学知识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中
皮肤疾病的阳证、热证,常以疏风清热、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凉血等治法为主,属“热者寒之”.但热邪易伤阴耗气,加之过用有寒凉致中阳受损,故阴证、寒证在皮肤科慢性病、疑难病的发展过程中亦不少见,需使用或配合温阳治法,此属“寒者热之”.但无论温热寒凉,在治疗皮肤疾病上均应辨识为先,施法于后,所以建议按照体质、疾病、证候、分期的层次进行教学讲授,使学生有序的建立皮肤病治法的辨治思路,更加准确的应用于临床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和竞争压力的增加,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逐渐增加,神志病在人类的疾病谱中的比例逐渐升高.医学模式也随之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种转变为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之相比,目前中国仅有个别中医药院校开设了中医神志病学相关课程,且多为选修课程.在基础教育方面的不足将直接导致神志病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匮乏.因此需要加强神志病学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以满足临床
传染病学是中医药院校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医学生进入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由于学校现在面临着学科课时缩短,教学内容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为了改善及解决问题,探析通过课改、加强师资力量、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等方法,结合天津中医药大学特点以期能找到良方来建设具有中医特色传染病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儿科资源普遍不足的现状,培养专业的儿科人才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重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儿科学的教学特点,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儿科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探讨现存的儿科教学模式,并根据本科室的教学特色,提出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期解决当前儿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的:通过对导师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近30余年研究生的科研及临床实践能力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124名导师和236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类调查问卷从科研和临床能力2个维度评价,只有2位导师对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不满意,其余各项评分都在C级以上,即基本达到目标;2个维度的比较中,导师对研究生的评价低于研究生自我评价,且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导师和研究
目的:探索如何提高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针灸临床能力.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育处首先对2011级本科毕业生进行了临床多站式考核,针灸技能考核是其中一站.先进行了摸底考核,评估学生针灸技能掌握情况.然后进行为期1个月的技能培训,培训后再次对学生针灸技能考核,评估学生培训前后针灸技能提高的情况.结果:培训前中医学专业本科生针灸技能掌握普遍较差,培训后针灸临床能力有明显提升.结论:缺乏对中医
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对疾病的诊断是一个认识的过程,通过四诊来“视其外应,测知其内”.《难经·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大多数疾病都可以得到明确的中医诊断.数千年来,四诊在中华民族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逐渐转换,医学教育面临了严峻的挑战.良好的沟通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本案例旨在培养中医儿科实习医师执业道德,加强德育“内化”,并增强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创新之处在于将儿科的传统带教同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多手段集合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医科大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