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时空数据基态修正方法

来源 :2008年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nghehuangg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空数据模型是当前GIS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基态修正模型是最重要的时空数据模型之一。分析了已有基于基态修正模型的5种数据存储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基态多级差文件修正方法、多基态单级差文件修正方法。与已有方法相比,提出的两种方法具有节省存储空同,历史数据恢复快而且不受历史久远影响的特点。多基态多级差文件修正方法与多基态单级差文件修正方法相比没有增加存储空间,但提高了数据恢复速度。讨论了基态距阈值的确定方法,认为基态距阈值与时空数据库每次更新的目标数相关,更新目标数大时基态距阈值较小,目标数小时基态距阈值相对较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汶川地震实地考查及媒体、网络了解强震对房屋结构的严重损坏程度,分析了灾后重建时建筑物结构形式的选择、构造措施处理、地震烈度等级等,提出了一种延性好的钢筋混凝土新型结构体系。
隔震减震技术的实际效果已经被大量的强震观测结果所证实,是提高地震高烈度区房屋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已经将房屋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纳入其中。本文介绍了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的典型工程实例,分析了制约隔震减震技术在我国大规模工程应用的主要因素,并就隔震减震装置开发及其质量检验、设计方法、施工验收程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提出应“积极支持、稳步推进”隔震减震技
汶川震灾凸显我国现行建筑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制度性缺陷,因此需要对我国现行建筑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行系统反思。本文从“市场化”、“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地震多发”三大国情出发,探讨了市场化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对建筑质量安全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建筑企业社会责任、运用市场手段制约市场主体行为、发掘房屋安全的市场价值和以产业过程重组来高效配置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资源等四项战略性对策。
本文基于“汶川大地震”的灾难教训,分析了我国大城市以外的城市化起步地区所面临的巨大建设需求与建筑专业服务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以及其所带来的房屋安全困境,提出了推行以“建筑材料轻质化”、“房屋生产工业化”、“现场安装傻瓜化”、“房屋系统绿色化”等“四化”为特征的房屋体系工业化战略构想。作为破解上述困境的对策,提出了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大力推进房屋体系工业化战略的政策建议和具体设想。工业化房屋体系的实践
本文对汶川地震中绵竹市、都江堰市部分多层混合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进行了现场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的这类房屋建筑的破坏特征及主要原因,并对改善这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及构造措施提出了建议。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房屋、桥梁、道路等建筑物受到极大损害。本文阐述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此次地震中遭受损害的情况。
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损毁。本文对青城后山泰安古镇的100余座房屋,分别从不同年代分布、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层数等进行了震害分析,为今后民居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本文对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DLG数据库要素标识码的编码原则、结构及编码单元划分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介绍了自动编码的程序实现,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DLG数据库要素标识码的编码标准。
本文介绍了ArcGIS9.2中新增的Geodatabase Arclliving功能,并结合该功能,阐述了基于ArcEngine和ArcSDE平台进行时空数据管理和历史回溯的开发应用的主要技术方法。
利用地震前兆数据库建立地震预测模型;研究利用多种地震学前兆,对海量前兆数据的数据挖掘,提取有用信息;利用有用信息建立一个二维矩阵定量地表述时间序列的前兆模型;此外,模型中加入了自动识别或自动获取的方法。并以江苏地区为例,运用所提出的前兆模式及自动识别的方法进行了自动识别,通过计算前兆数据与地震之间的拟合度来建立模型,并利用R值评分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预报效能评价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