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设计观念史就是对设计价值和设计思想的追问和反思.本文从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的研究价值出发,探究其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视域,通过整合梳理国外优秀设计史学家的设计史研究成果,从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性质角度,探讨其研究方法和内容脉络.通过探讨观念史在中国设计史研究中的重要进路作用,思考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研究在基础教育中的环节和意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观念史就是对设计价值和设计思想的追问和反思.本文从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的研究价值出发,探究其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视域,通过整合梳理国外优秀设计史学家的设计史研究成果,从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性质角度,探讨其研究方法和内容脉络.通过探讨观念史在中国设计史研究中的重要进路作用,思考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研究在基础教育中的环节和意义.
其他文献
综合设计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课题的设计是综合设计基础教学的关键,课题设计应当有利于开启学生如何学习工业设计的心智及兴趣;既要保存优秀的传统课题,又要适当地调整和设计新课题以适应因技术的进步、新设计观念、教学条件、学生背景等带来变化的要求;课题设计既要有形而上的思考又要有形而下的"接地气".基于此从四个方面对课题设计进行了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形态设计理念,有利于
本文研究"互联网+制造2025"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校企协同育人新体系研究,首先明确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关概念、特征以及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内容,指导本文"互联网+制造2025"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校企协同育人新体系具体实施.
本文从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工业设计的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析国内现状、政策导向等方面,阐述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并探讨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策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为其他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的目的是针对当今设计类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就如何提高其训导效能和组织机制而展开的教学研究.方法是以日本金沢美术工艺大学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为考察内容,重点针对其工业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组织方式和学习成效等方面,从教学系统内的机制和成效角度,思考和分析其中值得借鉴的地方.文章从三个维度上的一致性予以整理和描述,分别从学生的学习效能、教师的教学积累和学校的文化特质上予以探讨.结论以"迭代式的教学组
根据设计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探索高校设计类专业课程授课主题引入企业命题.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设计学中的协同设计方法,由企业专家、高校教师组成辅导团队,学生小组模式共同参与合作的协同设计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设计过程中的主动性,培养更适合企业的优秀人才.
造型设计基础训练是工业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此从观念、知识、方法、技能与经验几个要素出发,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自己对造型设计基础教学的一些思考.认为在有限的课时里,保证基础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训练课题的设置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课题的训练目标不能过于复杂,要非常清晰,使教师与学生都容易理解;但也要适当开放,允许部分尖子同学超越课题要求,发挥潜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有趣,能激发学生的
"产品综合造型设计"课程是由基础课程能否顺利地向专业设计课程过渡的一门关键课程.而仿生学是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创意训练方法,仿生学可以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色彩、肌理、质感、结构、材料、工艺等元素的综合应用.
通过造型来传达某种感觉是设计师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靠学生自己体会的过程,同时也是有一套流程方法可供学生掌握的.“造型与感觉”是一门不容易教授的课程,因为“感觉”始终让人觉得看不到摸不着,充满不确定性。因此整个课程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使他们对任何设计都能够具有深入刻画的能力和态度。
本文主要讲解《产品造型与材料》课程如何运用实践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收集与发现、实验与探索、设计与制作三个教学环节,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研究材料的特性,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材料的属性,并理解和掌握材料特性与造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产品造型创新设计能力.最终通过一系列的课题练习,启发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学会观察和发现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掌握系统的设
本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设计类学生对物体外在造型往往比较关注,而在学习偏工科的机构知识方面存在困难,针对这个问题作者对教学内容、课题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式教学,打破学生对机构学习的恐惧和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