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变-球化退火共析钢的组织和性能

来源 :第10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中国热处理技术路线图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k1987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共析钢为研究对象,通过亚温球化退火制备了1种球化珠光体,利用珠光体温变形和离异共析原理制备了3种高球化率的细晶铁素体(α)+渗碳体粒子(θ)复相组织,即细晶(α+θ)复相组织,并结合SEM和室温单轴拉伸实验等手段研究了它们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亚温球化退火相比,利用珠光体温变形和离异共析原理可以快速制备高球化率的细晶(α+θ)复相组织.珠光体温变形以及合适的奥氏体等温时间和温度是获取适于发生离异共析转变的粥状组织的关键.随着Al以下温度等温时间的延长,细晶(α+θ)复相组织中的铁素体晶粒和渗碳体粒子平均尺寸增大,强度和伸长率减小.
其他文献
会议
论文通过对20CrMnTi钢在多种介质不同冷却条件下进行淬火试验,实现了强烈淬火处理,并获得了强烈淬火组织.试验结果显示,强烈淬火试样表面具有残余压应力.分析表明,强烈淬火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与普通淬火相比,强烈淬火组织高度细化,其原奥氏体晶粒度约为13级以上,而普通淬火组织为10~11级.
以MSC.Marc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利用其二次开发功能,结合38MnVS6非调质钢等温转变曲线,建立了38MnVS6非调质钢棒材轧后冷却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实现了38MnVS6非调质钢棒材轧后冷却过程温度和相变的耦合计算.通过模拟,得到了棒材轧后冷却过程温度和组织的分布和演变情况.计算得到的组织转变情况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这对优化38MnVS6非调质钢棒材轧后冷却工艺参数有一定指导意义.
本文用多功能内耗仪对油淬Ni64Al36合金的逆马氏体相变过程从室温到400℃的低频内耗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油淬和炉冷的Ni64Al36合金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ray散射(XRD)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显示:油淬的Ni64Al36合金在加热过程中出现一个内耗峰,这个内耗峰在内耗-温度曲线上的220℃,而在炉冷的Ni64Al36合金中则无内耗峰出现.同样,在冷却过程中,对于油淬的Ni64Al
本文主要阐述重型汽车螺旋伞齿轮,在双排炉连续生产线,进行深渗层渗碳的工艺控制.由于齿轮产品的模数大,热处理渗碳温度高,加热时间较长,淬回火后轮齿及平面的变形量大.通过对原渗碳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包括双排连续炉生产线各区温度的选择,渗碳时间节拍的安排,渗碳剂流量控制以及淬火介质的选用,碳势控制的方法和要求.初步探讨了汽车齿轮热处理变形的控制方法.深渗层渗碳工艺得到了确定,最终使汽车齿轮产品质量得到保
阐述了可控气氛底装料立式多用炉的性能和特点,结合近几年的国内用户的使用状况,归纳总结了底装料立式多用炉在各种热处理工艺方面的应用及使用效果.
利用thermo calc、连退模拟机确定了冷轧C-Si-Mn系高强钢的相变温度,并对实验钢进行了淬火与配分工艺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XRD)等实验手段,研究了Q&P工艺中淬火、配分温度及配分时间等工艺参数与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残余奥氏体量在峰值淬火温度周围较大范围内变化不大,均在15%以上.配分温度的升高和配分时间的增加有助于残余奥氏体
分析了09MnNiDR钢封头低温韧性不合格的原因,认为主要是由板材组织偏析造成.通过适当的热处理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并进一步细化晶粒,可大幅提高低温冲击韧性,获得合格产品.但是,一般热处理无法改变板材组织偏析和冲击功不均.
本文研究了X80管线钢在不同终冷温度下的微观组织与主要热轧织构组分的演变规律.借助光学显微镜(O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热轧板的显微组织形态,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测定了热轧板从表面到心部不同距离的宏观织构组成,探讨了平行于板厚方向的织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轧后终冷温度较高时,易于形成多边形铁素体,同时存在极少量珠光体;随着终冷温度降低,多边形铁素体数量减少,粒状贝氏体明显增多
通过对不同原始组织Q690钢板调质处理后,进行力学性能检验和金相组织观察,分析了原始组织对其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板轧制状态的原始组织对热处理后的钢板组织中的软硬相比是有影响的,进而影响钢的屈强比;轧后采用空冷工艺获得的原始组织最有利于使热处理后的钢板获得更理想的综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