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揭示EGFR基因遗传变异对膀胱癌发病风险的可能分子机制,为今后肿瘤的预防,治疗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分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774T>C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子克隆、细胞转染、定点突变、实时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进一步探讨该基因遗传变异在肿瘤的发病上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本研究发现与携带774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774CC基因型的个体患膀胱癌的风险
【机 构】
: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10029 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
【出 处】
:
第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1年CSCO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揭示EGFR基因遗传变异对膀胱癌发病风险的可能分子机制,为今后肿瘤的预防,治疗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分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774T>C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子克隆、细胞转染、定点突变、实时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进一步探讨该基因遗传变异在肿瘤的发病上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本研究发现与携带774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774CC基因型的个体患膀胱癌的风险明显增加(调整的OR=1.40,95%的可信区间CI=1.09~1.8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微钛板种植支抗治疗安氏Ⅱ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例安氏Ⅱ错(牙合)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模型与临床资料,评价微钛板对牙齿移动特征及正畸疗效的影响.结果:8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上下颌前牙唇倾度明显减小,前突的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微钛板作为绝对支抗远中移动磨牙以整体移动为主,磨牙远中移动最多可达3.5mm.结论:微钛板作为一种绝对支抗,实现了传统正畸手段在
The Na+-K+-ATPase and its regulation is 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membrane potential and transmembrane Na+ gradient in skeletal muscle cells (SMCs) and thus is essential for cell survival and function
目的:利用拔除的第三磨牙间隙推磨牙向后来解决下前牙Ⅰ度拥挤,观察刚拔出和拔除数月后推磨牙向后,下颌第二磨牙牙周及牙槽骨变化对比.方法:选择十例决定要决定拔出下颌第三磨牙;一组五例拔出一周后后行推磨牙向后,另外一组五例待牙槽骨吸收稳定后行推磨牙向后;适应证在下前牙在Ⅰ度拥挤,要求面型不能前突的,并且伴有前牙的深覆(牙合);加下颌第二磨牙入矫正行列,利用刚拔除下颌第三磨牙间隙,置推簧于第一和第二磨牙之
目的:探讨透明成型膜板在舌侧矫治技术中的应用.方法:取病人上下颌全牙列工作模型,修整模型确定咬合关系,将工作模型上颌架,在牙面唇侧记录牙位及标出牙长轴连线,再将石膏模型上下颌牙列从牙根处与颌平面平行切下,逐个将石膏牙分开,修整石膏牙根部,重新排牙重建咬合关系,在石膏牙舌侧用蜡固定托槽后,用德国SCHEU/DENTAL MINISTAR压模机及1mm透明膜片进行压模成型,取下透明成型模板和托槽,转移
目的:探讨骨钙素和激光共同作用对实验性正畸牙移动速度的影响,揭示两种加快牙移动因素的协同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找到一种更为有效、可行的加快牙移动的方法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20只8周龄SD大鼠,建立实验性大鼠牙移动模型.实验大鼠分为A、B、C、D四个组,每组30只.A组:放置矫治装置后,每天在大鼠加力磨牙腭侧注入1mg大鼠纯化骨钙素.
目的:探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配合.材料与方法:对22例使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病人,男6例,女16例.植入48枚种植钉.采用自攻种植法或改良自攻种植法植入,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22例病人48枚微种植体全部成功植入,并且能承受即刻负载.44枚种植保持稳定,4枚1月复诊,有Ⅱ度松动.结论:在正畸种植体的植入过程中,口腔健康教育,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是非常有意义的.临床实践证明,成功的正畸治
目的:比较健康SD大鼠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中人氟安)或普通5-Fu注射液的血液学毒性和腹腔内脏器粘连等情况.方法:8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生理盐水组、赋型剂对照组、低剂量中人氟安组(10mg)、中剂量中人氟安组(20mg)、高剂量中人氟安组(40mg)和普通5-Fu注射液组(20mg),每组14只.严密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记录体重和绘制体重曲线.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性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4~2007.7在我院行根治性胸段食管癌手术并在我院定期复查有明确复发部位的患者共195例,分析不同部位肿瘤复发转移的规律和转移构成比.结果:在复发195例患者中,共143例患者出现胸腔内-区域复发,占73.3%,血行转移为16例,占8.2%,同时出现区域复发及血行转移者为36例,占18.5%.根据肿瘤不同部位分析发
目的:研究Fibulin3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85例CRC患者术后病理蜡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关系.结果:85例CRC组织中,49例(57.6%)Fibulin3表达水平比相
目的:评价原发性小细胞食道癌经抗肿瘤综合治疗的生存情况及手术、放疗及化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优势及相应的作用.方法:从1989年8月到2010年8月,华西医院等四家医院目前收集的共205名经病理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食道小细胞癌的病人.其中145例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治疗;66例病人接受了局部放疗,126例病人接受了化疗.全组患者女性31名,男性174名,中位年龄59岁(37~76岁),病变的中位长度为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