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MRI与心肌坏死标记物及ECG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第二届放射青年医师学术论坛暨第一届全国MR功能成像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中国大城市人口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大宗病例研究显示根据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判断梗死范围的敏感性仅46%。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CMRI确定的急性MI的梗死质量、梗死百分比、左室功能等参数与肌钙蛋白T峰值(peak troponin T,TnT)、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peakcreatine kinase-MB fraction,CK-MB)、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加准确地判断梗死大小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作者应用3T MRI-DWI分析测量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颅骨骨髓ADC值变化。探讨不同年龄颅骨骨髓3T MRJ-DWI ADC值变化的影像特征及意义。并阐明了正常人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颅骨具有不同ADC值分布,其中顶骨、枕骨骨髓ADC值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反映了随年龄增大,顶骨、枕骨自由水含量下降,可能反应红黄随转化:通过分析颅骨骨髓DWI特征性改变,有助于了解颅骨骨髓年龄变化规律和颅骨病变的诊断与
作者在文中主要探讨并比较ADC值和双回波成像这两种定量测量工具对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和椎体急性单纯性骨折的能力,以及椎体受累程度对诊断能力的影响。
肝硬化是肝脏纤维化渐进性发展所致的终末期弥漫性疾病,以肝脏结构的扭曲和一系列结节的出现和发展为特征,从良性增生性结节到发育不良结节到肝细胞肝癌一个逐渐的过程。虽然,MSCT多期增强扫描明显提高了肝癌病灶尤其是肝癌小病灶的检出,但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包括并行采集技术应用、3D-T1动态增强序列以及特异性对比剂的应用,使得MRI多期动态增强特别是联合运用特异性对比剂对于肝癌小病灶的检出率大大提
作者通过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阐明了CT介导下从侧后方经安全三角进入椎间盘注射臭氧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之疗效可能高于透视介导下的治疗过程,以相同的疗效标准比较,本组病例疗效为87.1%,而透视介导下的治疗过程疗效仅约81%(另篇文章),但这一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尚属未知,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臭氧注射对于术前症状严重的患者即时疗效好,推测可能与臭氧的抗炎作用有关。
经过近三十年的临床实践,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E)已成为除外科手术外肝癌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但长期的临床随访观察表明,TACE在显著提高不可切除肝癌患者2年生存率的同时,远期生存率不高。即使栓塞化疗反复进行,五年生存率徘徊于10% 左右。除了接受TACE患者多为肝癌中晚期患者外,TACE术后病灶周边残留的肿瘤细胞,随着
现行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等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这些检查对于肝肿瘤的发生或弥漫性肝肿瘤而又无密度或信号差异者是无能为力的。MR31磷波谱成像(31phosphorus MRspectroscopy,31PMRS)通过对组织磷代谢物的测定来反映组织的功能状况,是一种无创伤性、能活体观察组织病理生理变化的新技术。据初步研究,它能动态监测肝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也可用于肿瘤治疗前后的
以往显示上尿路梗阻性病变及评估肾功能的检查方法有静脉尿路造影(IVU)、超声、CT及核素动态显像等,以上影像方法都存在其局限性。MR排泌性MR尿路造影(又称T1W-MRU)利用静脉注射对比剂经肾脏排泄使尿路显影。作者研究对照IVU及血清肌酐水平,目的探讨排泌性T1W-MRU对上尿路梗阻性病变的病因及肾功能评估的意义。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已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层螺旋CT(multi-derect rowcomputed tomogralphy,MDCT),尤其是64层螺旋CT在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方面均能较好的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caIcification,CAC)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已为病理学家所证实,然而钙化斑块高密度导致的部分容积效应,
医学影像学核心是培养学生对人体正常及异常影像表现的认知,因此拥有一个完善的医学影像学典型病例片库是十分重要的。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在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作者通过与东软公司合作建立独立的教学专用PACS并开发相关软件,进而建立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
在人的视觉感知研究中,一个基础的问题就是视野中各个分离的图像特征是如何结合成为一个视觉整体而被人脑接受。传统认为视觉系统在早期视区(Earlyvisual areas,即V1,V2,V3及V4)是按照相应等级制度进行管理的,即早期视区负责分析简单的局部特征,而高级视区(High visual areas)主管处理复杂的整体图像。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早期视区(如V1,V2)不仅仅是简单视觉处理,其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