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运动神经元的慢性病变构成一种疾病谱,既有致命性的,例如ALS和儿童发病的脊肌萎缩症(SMA),但也有较良性、缓慢进展的,例如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BMA)/肯尼迪病.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神经元的慢性病变构成一种疾病谱,既有致命性的,例如ALS和儿童发病的脊肌萎缩症(SMA),但也有较良性、缓慢进展的,例如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BMA)/肯尼迪病.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主因进行性四肢远端麻木无力1月伴下肢痉挛性疼痛一周来诊.疼痛程度剧烈,轻微碰触即有明显烧灼感、刺痛感,夜间睡眠时双足不能盖被子,双足皮肤可见网状青斑.病程中偶有发热,体温最高为38℃.
目的:评价经皮超声消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超过2mm的220例,随机分为超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的年龄、合并症和斑块的IMT均值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对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半胱氨酸血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两组均接受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治疗仪治疗.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再入院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患者样本来源于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南京脑科医院,急性脑卒中入院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入院原因调查与出院后再入院随访.主要再入院原因被分类为:脑卒中再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血管事件、感染及其他原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再入院的风险,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患者第一次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 总计有效病
目的:探究HDAC抑制剂TSA对经典抗氧化信号通路Keap1-Nrf2-ARE中关键蛋白Keap1的调控作用与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和BV2细胞,利用不同浓度的TSA (10,30,100ng/ml)处理12和24 h,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Keap1蛋白和其调控转录因子Nrf2的表达变化.结合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自噬抑制剂3-MA的应用,进一步研究TSA降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通心络胶囊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动物模型.将90只雄性Spragur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通心络小剂量组(每日0.4 g/kg)、通心络中剂量组(每日0.8 g/kg)、通心络高剂量组(每日1.6g/kg),造模前适应性训练3天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混悬液作为营养支持对重症脑梗死病人的营养指标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76个重症脑梗死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肠内营养混悬液鼻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鼻饲.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等营养指标在1天分别与7天、30天比较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7天和3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营养指标变化值在7天、30天
目的:探索在脑缺血性中风后的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成年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的时空特点.方法:我们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将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小时,在脑缺血后4或5周(亚急性期)或1年(慢性期)灌流采集脑组织.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对3例表现为颈动脉管腔狭窄、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进行诊断分析,随后进行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病例1:患者张XX,女,33岁,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能2天"入院.既往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查体:运动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偏瘫,右侧巴氏征(+).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治疗Bell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Bell麻痹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给予激素、针灸、甲钴胺等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外加用神经生长因子,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面神经肌电图变化.结果:A组治愈率为15.63%,总有效率为65.63%;B组治愈率为37.50%,总有效率为87.50%B;组临床症状较A组明显改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异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采用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的1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资料,即在全身麻醉下,将6F导引导管常规置入到动脉瘤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在路径图下,将微导管头端根据血管路径塑形后,分别在微导丝导引下,送入动脉瘤体内,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决定是否分部填塞或完全填塞,选择合适的弹簧圈作为第1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