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罹病作物镰刀菌(Fusarium)种类鉴定的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kny6194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镰刀菌是真菌的一个重要类群,地理分布极为广泛,其中许多种镰刀菌是引起多种植物病害的病原.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采集了山西省部分罹病植物,采用传统的镰刀菌分类鉴定方法,探讨山西省植物镰刀菌的种类与分布.试验将采集于山西各地的56株染病植物,进行镰刀菌筛选分离,对其中具有大小型分生孢子的25株进行了种类鉴定,分属于10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11株为尖孢镰刀菌、2株为锐顶镰刀菌、2株为半裸镰刀菌、2株为接骨木镰刀菌,其余分别为1株拟丝孢镰刀菌、砖红镰刀菌、黄色镰刀菌、束梗镰刀菌、节状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串珠镰刀菌中间变种、胀孢镰刀菌.从引起植物病害的镰刀菌来看,尖孢镰刀菌是引起山西采样地区植物镰刀菌病害的主要病原菌.
其他文献
甘蔗黄叶病1989年首先发现于美国夏威夷,现已证明在世界多个蔗区发生,已知在甘蔗上造成严重产量和含糖量损失[1,2].在2000年发布的ICTV第七次报告上,将该病的病原病毒命名为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3].2004年,ICTV第八次报告将其确定为黄症病毒科(Luteoviridae)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es)成员[
在病毒研究领域,有关RNA病毒,特别是动物RNA病毒的种群遗传特点已有相当多和相当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植物RNA病毒与动物RNA病毒类似,其种群,甚至同一个分子克隆后代群体实质上是由围绕一个或几个保守序列(consensus sequence)的一群序列突变体的集合,这些变异体序列相近但不完全一致,变异体的分布是复杂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中.有人将RNA病毒这种种群遗传结构特征称之为准种(quasis
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 Ait.)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小灌木,茎叶可做绿肥和饲料.最早于1979年在我国广东博罗县猪屎豆上发现丛枝病的发生,并通过电镜观察证明在病叶脉筛管内存在大小为90~100 nm的植原体细胞[1].但之后一直未有此病害的进一步的研究报道.作者分别于2004年11月和2005年2月首次在海南三亚发现了猪屎豆丛枝病的发生与危害.本研究采用DAPI荧光显微镜
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葡萄灰霉病不仅是田间生产中常见病害,更是产后贮藏过程中的毁灭性病害.虽然有高效杀菌剂和先进的贮藏技术,但每年因灰霉病造成的葡萄产后损失依然高达50%,一般损失也在20%~30%左右,并且严重影响葡萄的品质.本论文拟以抗病阶段的青果为对照,分析抗、感果实上微生物群落、果实表面分泌物及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差异,揭示贮藏期葡萄灰霉病的发生与果实上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国内外尚缺乏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抗病育种方面也没有明显进展.黄萎菌毒素是导致棉花发病的主要因素,本试验目的在于克隆不同菌系黄萎菌毒素相关基因,分析基因与致病力之间的差异关系,为鉴定不同致病力黄萎菌系提供又一分子证据,还可为该基因的RNA干扰奠定基础.
双核丝核菌Binueleate(Rhizoctonia spp.),有性态是角担属(Ceratobasidium spp.)真菌,通常以菌丝和菌核的形态习居于土壤,其中有许多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引起作物根腐、茎腐、猝倒和纹枯等.双核丝核菌遗传分化与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长期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丝核菌类真菌特殊的形态特征及用于分类的孢子难以获得等使其分类和鉴定相当困难.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菌丝融
本研究于2002年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斯州和南澳州田间发现大量Pyrenospora semeniprda的子囊孢子,并用子囊孢子接种小麦、大麦和燕麦获得成功,证明了子囊孢子的自然存在、以及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一样,可在小麦苗期、分蘖期和花期引起侵染,这在世界上属首次.本研究还首次确认了小麦不孕病不是系统侵染病害.分析认为小麦不孕病对产量基本不造成影响.
大豆猝死综合症(sudden death syndrome of soybean,SDS)是由Fusarium virguliforme和Fusarium tucumaniae引起的大豆真菌病害.本试验从检疫角度入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分子检测技术进行改进,建立适合口岸应用的检验检疫方法.采用PCNB选择性培养基对8份从各口岸采集的土样进行稀释培养,对照标准菌株的菌落形态进行初步鉴定.同时,
镰孢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镰孢菌的分类一直根据形态特征来进行,由于镰孢菌形态性状受培养基、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有些种的界定不明确.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更为客观、明确的分类方法,以弥补传统分类方法之不足.已有许多文献报道证实了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分析可作为真菌分类的依据[1~3].然而,迄今国内外应用酶谱技术进行镰孢菌属分类的报道尚少.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技术,测定了串珠镰
将从6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上采集并分离的10个稻瘟病菌单孢株分别接种到230个籼稻品种和183个粳稻品种上,结果表明从籼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籼菌)主要侵染籼稻,并且籼菌侵染籼稻后中等发病和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均明显高于粳稻中这两种发病程度的品种比例;从粳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粳菌)主要侵染粳稻,并且粳菌侵染粳稻后重发病的品种比例明显高于籼稻中重发病的品种比例.研究还得出在籼稻中被籼菌侵染后发病比被粳菌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