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成气、油型气的非烃及稀有气体判识指标及应用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研究拟建立煤成气、油型气判识的非烃及稀有气体联合鉴别指标及图版,丰富完善戴金星院士的天然气成因判识图版体系。建立了稀有气体与非烃气体CO2碳同位素相结合的煤成气与油型气鉴别指标及图版。建立了稀有气体、非烃气体N2含量及同位素相结合的煤成气与油型气鉴别指标及图版。
其他文献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有机质为有利于成气的腐殖型的烃源岩,Ro值绝大多数都小于1.0%,具有良好的形成低熟气气源岩基础。为了考虑单一因素(温度)条件下时间效应对低熟气形成的控制因素,此次实验只是考虑加热温度和恒温时间,实验过程中压力只是生成气体自身产生的压力,基本可以忽略。封闭体系下,炭质泥岩粉末样品(Ro=0.6%),升温梯度为1℃/min,温度点模拟加热时间均为3~
钻井及地震资料揭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主要分布于台盆区主体部位.前人研究一般认为,塔里木台盆区的油气成藏期总体上主要有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山期三期.镜下观察表明,顺9井柯下段储层岩样中主要检出黄色-黄绿色荧光及蓝白色荧光的油气包裹体,但二者的产状未见明显的切割关系,并且具有相似的分布形态,均一温度分布也极为相似,可判定为同一期充注产物,与油气包裹体具有伴生关系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9
利用GC-MS对珠江口盆地原油样品的饱和烃组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部分样品中富含2—甲基藿烷,笔者对45个原油样品进行分析时,发现来源于文昌组烃源岩的样品既富含4—甲基甾烷又富含甲基藿烷,绘制双参数交汇图发现两个来源的原油样品能明显区分开,且成线性关系,与包建平的研究结果矛盾。这一现象似乎反映出在沉积环境中这两类生物标志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这可能与本次研究所取的样品更多,范围更广,因此更能体现这
本文系统分析了轮南低凸起地区奥陶系凝析油气藏中凝析油的物性特征、族组分特征、轻烃组成特征、碳同位素特征、生物标志物特征、凝析气藏中天然气的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凝析油气的成因及来源、凝析油气中混源比、非烃气体成因及来源、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凝析油气藏形成特征及主控因素等相关内容。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造成原油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原油在运聚成藏过程和成藏后所经历的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也可能导致其组成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如果对于来自同一烃源岩的原油,烃源岩差异的影响就可以排除,原油组成差异就能反映出其在运移和保存中经历的地球化学变化.本文通过对跃满与新垦区块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区块原油来自同一烃源岩,排除了烃源岩差异的影响,进而探讨了造成两区块原油在油气充注
中国下古生界海相高过成熟原油及烃源岩成熟度评价是目前在油气勘探过程中讨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如何判识海相高过成熟原油及烃源岩中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烃源岩,采用GC-MS分离技术,对液态烃中类异戊二烯烷烃中的姥鲛烷进行色谱分离,得到非对映异构体,并对其非对映异构体比值与模拟温度以及煤样和煤矸石的镜质体反射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姥鲛烷非对映
本文主要针对本实验室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发现,实验流程对样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原生性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于成熟度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样品影响较大。所以,建议在实验过程中对使用到的试剂、材料等要实验用品要经过抽提去除其有机成分;实验操作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同时,对于有机质含量低的样品,要设定空白对比实验。
以早白垩义县组三段四合屯剖面湖相沉积为研究对象,对湖相沉积抽提物中正构烷烃和无环类异戊二烯烃的氢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显示,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组成分布介于-250~-90‰之间,在剖面上变化明显。其中,n-Cis、n-C17与n-C19的氢同位素组成范围与n-C29和n-C31的接近,均主要在-240~-130%之间变化:而n-C23的氢同位素组成范围相对较大一些,主要在-220~-90‰
选取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长7页岩样品和相同层位的砂岩夹层样品进行相同条件下的气体解析实验,对比砂岩样品和页岩样品的气体解析过程并探讨其原因.研究发现,常温常压下砂岩在解析初始时刻的解析速率高于页岩,但随着解析的进行,砂岩解析速率的下降速度也快于页岩;在气体解析过程中,砂岩解析气和页岩解析气的气体干燥系数均不断减小,页岩解析气占总可解析气体的比例小于90%时,气体的干燥系数呈缓慢降低的趋势,
本项研究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涩北1号气田区,采集了第四系540-1536m不同深度的钻孔岩芯样品44块,分别进行了有机碳和可溶有机质分析,对可溶有机质中的饱和烃组分进行了色谱-质谱分析。表明第四系低TOC含量的泥岩样品中,高的可溶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强烈发育的微生物及其对沉积有机质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