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利用2010年馆陶站(农田)和阿柔站(草地)的观测资料,运用阻尼法估算不同下垫面的热传输附加阻尼(1B-1),分析日变化特征,探讨是否能用一个固定kB-1值来估算感热通量,最后将估算值与Sheppard (1958)、 Owen and Thomson (1963)、Brutsaert (1982)、 Kustas et a1.(1989)、 Zeng and Wang(1998)、 Su(2
【机 构】
: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北分院,武汉 430074;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 2100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2010年馆陶站(农田)和阿柔站(草地)的观测资料,运用阻尼法估算不同下垫面的热传输附加阻尼(1B-1),分析日变化特征,探讨是否能用一个固定kB-1值来估算感热通量,最后将估算值与Sheppard (1958)、 Owen and Thomson (1963)、Brutsaert (1982)、 Kustas et a1.(1989)、 Zeng and Wang(1998)、 Su(2002)、 Yang et al、 (2007)七种参数化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下垫面上,kB-1变化明显.除玉米下垫面、玉米和裸地混合下垫面外,其余下垫面kB-1均有抛物线型日变化,与地气温差具有相关性.在植被下垫面,可用中值或均值的kB-1计算感热通量.将不同参数化方案计算的感热通量与观测值之间的比较发现,在裸地下垫面,与观测值最接近的参数化方案是Zeng and Wang(1998)方案;在混合地表,与观测值最接近的参数化方案是Sheppard (1958)、Owen and Thomson (1963)、 Yang et al.(2007)方案.
其他文献
针对气象数据来源多样、格式众多、时序性强的特点,从暴雨资料现状出发,结合暴雨资科共享需求,参考国内外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相关技术,提出一个基于元数据的暴雨数据库系统设计及实现方法,建立一个以暴雨过程为核心的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该系统融合了暴雨过程发生时间段内的各种地面、高空、雨量等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和雷达卫星、暴雨数值预报资料等非常规气象要素资料,以及地基GPS/MET、微波辐射计、边界层风廓线等暴雨外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以及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陆面各辐射收支分量对于气候波动的响应,并且研究了地表反照率年际波动变化,讨论了各陆面过程参数对于黄土高原气候背景年际波动的反馈.并且根据黄土高原降水类型将全年分为冬夏半年讨论,以得到更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和相关关系.结果显示,2006-2012年气温降水的趋势与近年来黄土高原暖干化总
本文通过2012年7月巴丹吉林沙漠观测试验观测到厚度可达4000m的深厚对流边界层.当这种深厚对流边界层出现时,当地中低层大气在上午一般存在近中性的残余层.进一步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式模拟了观测期间和2012年6月观测区域的大气边界层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观测和模式结果均表明存在地表热通量相差不大,残余层层结状况不同的情况下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巴升河岩体由碱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U-Pb 测年结果为298.1±4.2Ma,属于早二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特征显示出巴升河岩体碱长花岗岩总体上富Si、高K(5.37-5.56%)、富碱(ω(Na2O+K2O)=8.86-11.04%),属于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NK/A=0.88-0.96)>0.85,ΣREE偏高,Eu亏损呈现明显负异常,大离子
本次研究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兴蒙造山带构造叠合与大规模成矿作用》,从时空关系从手,尽量选择可靠性高的硫化物铼锇年龄和蚀变矿物的氩氩年龄,探讨中生代构造-岩浆-热和成矿事件。本次成矿系列的划分,强调以重大构造事件作为背景,突出以重大构造事件与大规模成矿的耦合关系作为出发点,力求从更大尺度上认识当时的地质背景。
本文介绍了阿吾拉勒巩乃斯种羊场北发育晚石炭世花岗质岩体,侵入于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火山-沉积岩系中,主要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其中岩体内部发育闪长质捕掳体。依据花岗岩与闪长质捕掳体SiO2含量、Na2O2含量、K2O含量、里特曼指数、微量元素分析、锆石U-Pb测年表明二者为来源于不同熔融源区的岩浆,不存在分异关系。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阿吾拉勒地区经历了早古生代-早石炭世以北天山洋为代表的洋盆俯冲消减闭
本文拟通过对琼河坝西侧不含矿的绿石沟北二长花岗岩体进行锆石U-Pb定年,开展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探讨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东准噶尔地区锆石U-Pb测年显示该地区花岗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早-中古生代(450-360 Ma)和晚古生代早期(325-275Ma)。早期的(450-360Ma)岩浆活动多认为与俯冲有关,而晚期虽然也有人认为仍存在俯冲作用,但是整个东准噶尔地区在这个时期广泛发育
本文针对广东地区的能见度观测展开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能见度观测布局适应性分布研究的新方案.利用8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人工观测资料,对广东地区已有的能见度仪观测站网布局进行优化,旨在建立一个科学的、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的能见度仪观测站网,可替代人工的能见度观测站网.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广东地区86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的2009-2011年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日均值资料,计算得到了品质因数(Figure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