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yz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指动脉背侧支显微解剖学观察,总结背侧支分布规律,探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用12只新鲜手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显微解剖观察指动脉背侧支血管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以近中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供血的指背皮瓣修复2~5指皮肤缺损79例98指,同指修复51例60指;邻指修复28例38指.其中示指皮肤缺损39指,中指皮肤缺损22指,环指皮肤缺损29指,小指皮肤缺损8指.合并骨折11例13指;合并肌腱断裂或缺损15例18指;合并血管神经损伤6例7指.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28mm×20mm,最小为10mm×8mm.结果2-5指指固有动脉近节背侧支2~3条,近端背侧支发出点位于近节指骨基底移行部,远端背侧支位于近节指骨颈部.中节背侧支2条,近端背侧支发出点位于中节指骨基底移行部,远端背侧支位于中节指骨颈部,即终末背侧支.临床应用79例98指皮瓣全部成活,其中90指获5~27个月随访,平均15.6月,皮瓣外观及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达S3+,两点辨别觉6~9mm,平均7.6mm.供区无并发症.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血管发出位置恒定,背侧支间相互吻合呈链网结构,以不同阶段背侧支供血切取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23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准确诊断与适当手术治疗的效果。术后按照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3例患者均获随访7个月-12个月,经准确诊断,选择适当手术治疗以及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个月左右负重行走。患者末次随访均按照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19例,良4
目的:观察多源治疗仪治疗腰椎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的效果,探讨多源治疗仪在治疗腰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脂肪液化患者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5例使用多源治疗仪:去除切口敷料、可使切口接触有氧环境更充分、术后第二日给予多源治疗仪,2次/d每次30min直至切口愈合.多源治疗仪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血管扩
目的:观察GYZ型颈前路记忆加压固定器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疗效,并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做对比分析.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或跨节段颈椎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5例行ACDF+GYZ固定器固定,B组35例ACDF+前路常规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JOA评分、VAS评分、椎间融合时间、病椎椎间隙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且随访时间≥1年的171例胸腰椎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VP组83例和非手术组88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凸矫正率、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等进行评定,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方法:2014年3月-2015年4月,8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我院接受PCL重建术.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8.5岁(19-3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6周(1周-62周).本组均为单束重建.移植物选择:法国LARS公司生产的人工韧带.内固定物选择:金属界面螺钉.股骨骨道定位采用由外向内定位技术.胫骨骨
目的:评估颈人工椎间盘治疗2节段颈椎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2004年7月-2014年4月,我院和湘雅医院,连续双节段颈椎病34例,Bryan&Prodisc-C颈置换.平均年龄37.5岁(26-56岁);男24例,女10例;平均随访时间38.2月(11-65月).神经根型23例,脊髓型11例;C3-5,8例;C4-6,14例;C5-7,12例.评估手术节段及临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活动度,以及颈椎
目的:探讨新鲜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65例82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病例.其中男性60例76足,女性5例6足.左侧足44足,右侧足38足,双侧31例.年龄12~67岁,平均38.1±11.1岁.所有病人均在受伤后3周之内进行了手术.其中伤后第2天手术9足;第3天11足,第4天12足,第5天11足,第6天6足,第7天6足,有67.0%在受伤后2-7
实验目的:AIS患者常伴有显著肩关节失衡,而肩关节平衡在患者自我评估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对Lenke1型AIS患者,为避免术后左肩抬高,本研究采用一种近端短节段融合策略进行矫形手术,并通过至少两年随访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估该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包括45例Lenke1型AIS患者,均行后路矫形融合手术.其中18例患者近端固定椎低于上端椎一个椎体(短节段融合组,ShortFu
目的总结寰枢椎脱位与不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寰枢椎脱位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炎症或手术等因素造成的寰椎与枢椎(第一和第二颈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可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种,部分患者术前需有效的颅骨牵引后手术治疗。
目的:阐明在低氧及炎性因子双重环境下,NF-κB信号通路在人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到的调节枢纽作用。方法:在低氧培养箱中,使用炎性因子(IL-1β)处理人髓核细胞,运用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CCK-8技术,观察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及髓核细胞生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