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机遇与战略思考

来源 :2017浦江创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e135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创中心前身一般都是全球的商业中心、经济中心。中国作为亚洲第一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具备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所需的资源和市场,具备孕育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潜力。首先,定位要明确。比如,对于上海、北京两个科创中心的建议是,定位要明确,功能要清晰,不能好高骛远,定位要非常合理,一定要分阶段。其次,未来要成为科创中心,科技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也和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系,我们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才8000美元,不可能有很多钱来建科研的基础设施,这不仅仅反映在政府,政府是投了很多的,但是占整个中国是很小一部分,如果要看到遍地创新都需要的设施,那就要靠企业,靠每个角落、每个城市,靠城市在研发上的建设,我们的欠缺是很大的。最后,营造国际化的生态环境。资源越是异质,组合的创造性越大。如果是小循环,近亲繁殖,本地人折腾,价值很难竞争。只有来自不同地方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创造价值才更大。我们应该欢迎全世界的人到科学创新中心来从事他们的科研创新事业。北京、上海目前在宜居宜业方面还是排在倒数的,需要加大努力。
其他文献
合肥市发展的3个关键词:环湖城市、枢纽城市、跨越赶超.城市发展具备五大优势:雄厚的科教水平和研发实力,国际前沿的学科和科技成果,丰富的高层次人才,特色鲜明的高技术产业集群,优越的创新改革配套环境.预计到2020年,合肥将基本建成"2+8+N+3"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
英国未来城市创新推进中心是英国十大卓越中心之一,涵盖不同领域的中心,包括数字化领域、交通领域、医疗领域等.未来城市创新推进中心有4个相关合作者:城市、企业、学者和公民.其中,公民是创建未来城市的重要伙伴.创新推进中心的具体措施有3项:一是召集企业和学者,寻求共同目标;二是加速工作,创建机会,以证明这些项目能够在现实中得以推广;三是通过各种技术的融合,寻找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此外,中心还是一个促进者
深圳的发展模式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模式,它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通过独到的高科技企业发展扶持政策,营造出了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未来,深圳将成为建设"一带一路"的桥头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创新是城市的生命之源,创新中心的打造在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城市空间布局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建设创新型城市,一是要集聚创新者,特别要重视大学;二是从城市营销的角度看,创新中心城市必须具备全球的"可视性",即能够更好地展示自身;三是投资者给创新带来的资金支持、创新者的成长空间、良好的初创环境、优秀的管理体系及能力、与创新者的抱负相一致的发展理念等.
GIANT是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的智能校区和区域,也是我讲演的内容.格勒诺布尔市有着非常卓越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级的科学技术产业集群中心城市.GIANT创新校园主要专注于新的技术,该校园有8个创始机构,包括科学技术学院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这些都是GIANT创新校园的创始机构.格勒诺布尔市有远大的抱负,希望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而且能够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这需要应对在科学、健康、信息及
信息革命的“三浪合流”已经成为现实,媒体融合趋势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叫作智能媒体,另一个维度叫作智库媒体。未来的传播形态有四个为王:一是技术为王,二是专业为王,三是平台为王,四是资源为王。
丹麦主要有3个国家型基金,分别是丹麦独立研发基金、丹麦投资基金会及丹麦创新基金,它们有不同的投资重点和不同的做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未来的科技与金融,要毫不犹豫地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双向加速;金融机构必须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化,成为知识价值的创造者;面向未来的科技和金融的监管政策应该秉持"成长性管理"的理念.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体系,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有效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和活力。
首先,最重要的是把大学作为创新中心的核心.以一个主要的大学或各具特色的大学集群为中心,是推进创新的好方法.比如,美国波士顿有哈佛、麻省理工,将优势学科进行优势集中;而中国是知名大学周围有很多名气小一些的大学并形成集群;英国则选择了介于中国模式和美国模式的折中模式.同时,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在中国、美国、英国都是如此.我和万钢部长在讨论自动驾驶时,他说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公众态度的问题,对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