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2.8B0.9N0.1O3锂离子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和表征

来源 :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安全性和可靠性将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系统最受关注的问题,而以无机固体电解质构成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也被认为是未来动力汽车和充电能源存储系统的最终目标[1-3].无机固体电解质中的单阳离子传导和载流子的无溶剂化,使得其副反应较小,且电化学窗口更宽,这将为我们提供一种高安全可靠的电池系统;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另一个优点是它们有可能使用具有高容量的活性材料,如金属锂和元素硫,这是很难在有机液体电解质电池中使用的.目前,部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纷纷将目光焦聚在性能稳定的氧化物固体电解上,而适用于全固态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氧化物无机固体电解质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室温高离子电导率;(2)低熔点材料;(3)高温相容易得到,并在室温下能够稳定存在[4-5].Li3BO3这个材料熔点比较低,而且很容易成为玻璃态,在很多全固态电池中经常用到.但是,这个材料的电导率比较低,所以通常用的时候都是很薄的一层.Roller and Bouaziz第一次报道了α-Li3BO3,且Shannon等[6]发现了由C代替B之后离子电导率会显著提高,Shingo Ohta等[7]报道了LBO可以作为固体电解质材料,并且可以作为活性电极的包覆材料.Li3BO3电导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没有锂离子空位2:Li-O离子键键强比较大,如图1所示,锂离子位于Li-O4四面体中,锂离子跃迁势垒大.因此提高Li3BO3的电导率将显得很有意义,本论文,Li3BO3中使用比B-O共价键更强的N-O键,这样可以形成NO3,N-O键的增强减弱了氧离子对锂离子的束缚,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并且每个N的引入,可以创造2个锂离子空位,配料时可以选用Li2CO3-B2O3-LiNO3作为初始原料,利用传统的固相法制备得到Li2.8B0.9N0.1O3固态电解质,采用无压烧结烧结制备电解质片,借助于X射线衍射(XB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检测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电性能,如图2所示为Li2.8B0.9N0.1O3的XRD图谱.
其他文献
The in vivo fate and absorption mechanisms of lipid-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have not been well deciphered due to complexity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physiology and lack of functional tools.For this
会议
Using 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spray-drying, budesonide-loaded chitosan micr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and the in vitro release profile was investigated.The microparticles were
会议
作为锂离子电池候选负极材料TiNb2O7在2011年被Goodenough首次提出[1],TiNb2O7中的还原电对有Nb5+/Nb4+,Nb4+/Nb3+,Ti4+/Ti3+,可以与5个L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嵌锂容量387mAhg-1,平均嵌锂电压为1.6V左右.因此,TiNb2O7负极材料避免了SEI膜的形成和锂枝晶的发生,有出色的安全性能和充放电比容量,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有着重要
会议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develop thermal methods to identify the cocrystal systems with stoichiometric diversity.Method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hot stage microscopy (HSM) h
会议
针对于目前广泛需求,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锂离子表面交换电池,由于在工作过程中,主要涉及大量表面官能团与锂离子快速的交换过程,从而能保证快速充放电的同时,也保证了能量密度.其重要材料就是功能化的碳材料,以碳纳米管与石墨烯材料为主.在此项工作中,针对于此类电化学体系中的应用,开发出来一种简单、适合于量产的石墨烯的制备工艺,所得石墨烯比表面积高达487 m2/g.而后,将所得的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用作电极材料
会议
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小型化与功能集成化、电动汽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储能及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对现有的化学电源体系的综合性能如能量和功率密度、寿命、成本、安全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锂离子作为当前广泛应用的化学电源,其性能取决于关键材料,包括正、负极活性物质,粘合剂,电解液,隔膜等,同时也依赖于电池内各种材料之间界面的性质.本文报道我们在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新型粘合剂开发,金属氧化物负极和富锂
会议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等优点,一直是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化学电源的重要研究方向[1].目前,正极材料是限制锂离子电池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各种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中,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因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和倍率性能,并且成本低、环境污染少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Jahn-Teller效应及锰溶解问题,纯相的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严重[2].为了提高尖晶
会议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化学能高效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其发电效率高、过程清洁、环境友好,是最理想的发电技术之一.燃料电池发电时,相比阳极上燃料的氧化反应,阴极上氧还原反应(ORR)进行困难,降低ORR过电位是燃料电池关键技术之一.铂是性能最佳的阴极催化剂,然而铂资源匮乏、价格过高等因素,造成燃料电池技术普及、推广的困难.因此,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发一直是燃料电池技术的热点和关键.
会议
热失控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方式之一,对研究动力电池的热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针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相关的热特性研究方面,更多是针对于未经过循环后的新鲜电池,而对于循环老化之后的动力电池热特性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26Ah软包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结合HPPC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两种方法,利用扩展加速量热仪(EV+ARC)来研究不同循环周期下动力电池的电化学行为和热失控行为并进一步考察电
会议
由于市场对高比能量密度电池的迫切需求,研究人员将目光对准了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 Wh kg-1的锂硫电池.但是经过十多年的研究,锂硫电池体系中充放电产物在电解液中溶解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和改善[1,2].而本文所制备的准固态电解质,从聚合物分子设计出发,希望通过调节分子结构和官能团来抑制和阻止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以期得到稳定的高性能的锂硫电池.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