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上梁文演进中的类型化与个性化

来源 :中山大学,文学遗产编辑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ixing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梁文是—种源远流长的建筑民俗文体.宋代是上梁文创体变革的重要时期,该期上梁文的创作倾向主要表现为类型化与个陆化两种范式。一方面,类型化为上梁文确立了规范的文体样式,使其正式成为一类独立的应用文体;另一方面,随着宋代上梁文的发辰,“以文为戏”的上梁文异军突起,极大地丰富了文体功能和文学表现力,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色.就文体学意义而言,宋代上梁文演进中的这两种创作倾向,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体正变”观念下的“尊体守正”与“破体新变”的实质及其相互联系,也由此林现出古代文体演变的—种基本投律.
其他文献
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中华学者从事研究後撰写学术论文,都以西方学术论文(thesis,academic article,academic paper)的撰写原理和规格体例为模式。这样做自有其学理的根据、建制的理由。《文心雕龙·论说》对“论”体的规范和现代学术论文的撰写原理,翕然相通。篇认为优秀的“论”,必须“师心独见,锋颖精密”,这就像现代犀术论文重视独创的见解、精确的表达力、严密的逻辑性一样.
北宋翰林学士是一个独特的政治与文学群体。翰林学士以文章进身,为文学之极选,他们以词命为职,专翰墨之任,承担了侍从顾问的政治职能和斯文传承的文化角色,并以其政治品格与道德文章成为引领一时风尚的士林表率和文坛宗师。翰林学士主持风雅,他们的交替代谢构成北宋诗史演进中的人物谱系。翰林学士人格范型的转换,最终实现了士风与诗风、品节与气格的熔接,促进了宋代诗格的创立嬗变。
晚清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分调型词谱体词选,这些词选兼具词谱与词选的功能,在编选宗旨、编纂体例,标注符号等方面独具特色.梁启超等试图将长短句作为新体乐歌歌辞形式的构想,促进了分调型词谱体词选的盛行,体现出词之音乐性在晚清民国逐渐受到重视的过程.
李白出京后到他临终前有四次向人自述过待诏翰林的相关情况,即天宝三载(744)和杜甫交往中的闲谈;天宝十三载(754)魏颢“江东访白”时,李白对他的谈论;至德二载(757)请宋中丞推荐的自述;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白临终前对李阳冰的口述.由于时代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场景不同,所叙述内容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分歧,比较其差异则能揭示其事实真相,描绘当事者的心路历程.
文学批评时形式的重视,意味着文学在批评领域的自觉;而文学的自觉,究其根本在于人的自觉。早在明代中叶,批评领域时章回小说的辨名与尊体,其意也正在发明章回形式之美,并将之归结为文人精心结撰以自我寄寓的结果.从文体解析入手,可以发现,兴起时的章回小说其实潜隐了三个世界:神魔、传奇与历史.三者通过大量相似的语言、意象,甚至相类似的叙述结构,彼此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隐喻——这些小说以不同的文体形式——
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了咏剧诗与戏曲的文体差异:由于诗歌描述时间的一维性与戏曲表演四维度空间之矛盾,使得咏剧诗在再现戏曲舞台空间并置的事件时,不得不先后分叙而产生读者与观众接受的差异.咏剧诗除了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与戏曲代言之差异外,还具有对剧情之外的剧场内外之广告、守门、乐队、看席、观众等描述之宽度;咏剧峙由作者对演出直接评论,而戏曲则由当场角色转换为剧外人身份面向观众对场上人物进行评论,或以“外呈答云
@@《汉书·艺文志》“杂赋”类中收录有《成相杂辞》十一篇,唐人杨倞《荀子·成相》注:《汉书·艺文志》谓之《成相杂辞》,盖亦赋之流也。朱熹承其意,亦认为《荀子·成相》“在《汉志》号《成相杂辞》”。现在看来,《荀子·成相》和《汉志》所载《成相杂辞》可能并非完全是一回事,但二者确有联系。二者均以“成相”命名,似与当时流行的“成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有关。
会议
韵散结合、有说有唱的诗赞体,是敦煌讲唱文学的主要丈体形态.作为—种音乐文体,它是如何处理文体与乐体之间的关系的?它又有一个怎样的源流变化过程?本文主要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宋代文章总集具体而准确地反映出宋人的文体观念以及相关的文学观念.宋人文章总集与《文选》收录情况的差异,显示出从骈文中心时代向古文中心时代转折的态势.唐宋新文体的出现、定名、传播和接受,集中地反映在宋代文章总集的编录之中.通过总集的编纂,可以考察宋人“古文”观念的复杂性.宋代“古文”以散体文为主,但不特别排斥骈体文与辞赋.面对秦汉古文与唐宋古文两种传统,宋人特别推崇唐宋尤其是宋代古文,反映出对当代文
中国传统文论面临失语的困境,面对这种困境,我们能够做的工作,一方面是研究失语的个案,另—方面是激活这些传统话语,赋予它新的生命.在这个方面,散文散语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一方面它具有近现代文体学上的纯粹意义,另一方面它在宋代出现,被大量广泛使用,研究它无疑具有解剖标本的作用.通过散文散语的现代文体意义,我们可以归纳演绎出,唐宋时代文人的文体观念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现代文体中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