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来源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阐述科技型中小企业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理论机制基础上,以浙江省为例,首先分析比较了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程度,并对企业集聚与企业拥有的专科、企业发展的顺利程度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然后对浙江省各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群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技术水平与各地区GDP的年增长率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
其他文献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是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从分析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现象入手,着重分析了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对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就进一步做大做强服装产业集群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昆明拥有地缘、人文、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10年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基础,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入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的提出,为昆明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机遇.本文以此为背景,在中国与东盟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下,对昆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战略地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把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大都市的设想,并从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实施要点等几方面对昆明进行了新的战略定位.
区域经济要发展,一靠企业,二靠政策.发展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产业集群的兴起,有赖于龙头企业发挥核心和领导作用.龙头企业必须真正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龙头企业的经营策略至关重要.龙头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和生产龙头产品.龙头产品必须不断发展更新才能保持领先地位.在企业发展的问题上,政府要改变以扶贫济困为主的做法,积极扶优扶强
分工细化与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两个核心部分.科技进步使进一步的生产分工成为可能.在"后福特"制生产模式中,消费需求的日益个性化推动生产由规模经济更多地转向范围经济.柔性生产模式对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同一行业或为该行业提供零部件及原料等辅助行业在某一地理上的集聚被认为是有效率的.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其资本、研发、资源配置能力、销售渠道是一个地区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在新时期,区域发展表征为区域的创新发展,区域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发展.而具有高创新性的产业群是区域创新发展的实现载体,所以产业群是我国新时期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取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产业簇群网络在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产业族群的发展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区位选择和宏观经济的规划布局,它既表现出明显的产业关联性又表现为空间的适度集中性,区位选择成为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另外因产业簇群具有自我强化的功能,其生成性要高于构建性,这说明区位选择在产业簇群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区位理论和产业簇群理论研究进
本文在探讨政府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政策源流基础上,结合浙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状况,特别是联系入世后面临的技术壁垒和当前的科研机构改制等问题,论述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机制的作用和地位,探讨了建立区域特色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机制的对策.
产业群是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其在区域发展中所显示的强大活力和竞争优势,从而被认为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新工具.本文认为,产业群(Industrial Cluster)是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特色产业为主体、网络结构为支撑的区域性柔性生产体系,根据产品特征、集聚方式等差异,产业群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由于产业群将中小企业与区域产业重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区域
从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东北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下一步共同发展的目标、空间结构模式、主要产业集群及相关对策建议.
一国生产体系或产业区要想不成为产业与经济发展中的"飞地",就必须实现地域化与国际化的互动.由于各地对这一理念存在着认识上与实践上的偏差,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体系及产业区也相应地形成了非均衡的多类型分布,使得"飞地"与"死地"两极现象显著,明显不利于我国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