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Kriging响应面的遗传算法在板翅式换热器的优化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lang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利用Kriging响应面技术,应用遗传算法对锯齿型板翅式换热器翅片结构参数及运行工况的优化方法.锯齿型翅片的翅片高度h、翅片间距s、翅片厚度t、翅片节距l和入口雷诺数Re作为待寻优的优化变量,而换热器的j因子、f因子和JF因子作为目标函数.研究结果表面:锯齿型翅片结构参数的优化结果与入口雷诺数无关,在翅片高度h=9.5mm、翅片间距s=2.1mm、翅片厚度t=0.1mm和翅片节距l=3mm时,换热器性能最佳;相比由常规锯齿型板翅式换热器,优化的换热器换热量增加了145W,而泵功消耗减小了48.5%;结合Kriging响应面的遗传算法克服了传统优化方法对经验关联式的依赖.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板翅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了环氧树脂的阻燃研究进展.大量研究工作表明,通过基团协同效应作用模式将磷杂菲、磷腈等含磷基团,三嗪、苯并恶嗪等含氮基团以及硅氧烷、倍半硅氧烷等含硅基团进行复合,是构建新型高效阻燃体系的有效途径.
本课题主要利用磷杂菲-三嗪双基化合物(TGIC-DOPO)制备阻燃聚乳酸(PLA),并对其阻燃性能、热性能进行评价,并探究更为高效、经济的PLA阻燃体系.测试结果表明,TGIC-DOPO能显著的提升PLA的阻燃性能.TGIC-DOPO/PLA试样测试结果表明,加入10%TGIC-DOPO阻燃剂的体系的阻燃效果达到最好,在垂直燃烧UL94测试仪测试条件下达到UL94V-0级的阻燃效果,而氧指数也能达
阻燃材料的国际发展态势分析有助于从业者在了解自身所处优势、劣势基础上,通过分析行业发展趋势,确定自身发展战略.本报告通过分析该领域的技术背景、主要政策和计划、该领域的专利技术、中英文论文、产业化和市场化趋势,随着阻燃剂和阻燃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阻燃技术如:超细化(纳米化)技术、微胶囊化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大分子技术、消烟技术、复配协同技术等,阻燃剂现在种类繁多,主要有无机和有机阻燃剂,有
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原料,采用高效的Atherton-Todd和Kabachnik-Fields反应合成了四种含磷腈和磷杂菲双效官能团的阻燃剂(化合物3-6),并通过核磁共振(NMR),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化合物3(HPAPC)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应用于聚乳酸(PLA)中,通过氧指数(LOI
建筑用塑料模板对材料的强度及低翘曲性的要求较高,市售的一般玻纤增强PP虽然能满足强度的要求,但是注塑出来的模板特别容易翘曲变形,无法满足建筑上的要求.本文通过选择合适的PP树脂、无碱玻纤,加入结构对称性高的矿粉、非晶聚合物及小分子助剂等,优化加工工艺,制备出了低翘曲及综合性能优良的模板用料.
以次磷酸钠、乙烯为原料在偶氮二异丁腈引发下制备了二乙基次膦酸铝,采用磷核磁测得二乙基次膦酸磷的化学位移(ppm)为52.61,固体磷核磁测得二乙基次膦酸铝的磷化学位移为(ppm)40.448.热失重分析证明600°C时自制二乙基次膦酸铝残炭率为37.1%.100份环氧树脂(EP)添加13%的二乙基次膦酸铝或二乙基次膦酸铝与MPP(MCA)复合阻燃剂制备的阻燃EP均能达到UL94V-0级.添加20%
本文以聚苯乙烯(PS)和氯化溴为原料,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合成溴化聚苯乙烯(BPS).探究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溴化聚苯乙烯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三溴化锑为催化剂,PS与氯化溴质量比为1:3,催化剂与PS质量比为1:20,反应温度为25-30°C,溴化时间为3h,经中和、结晶等后处理工序可得到分子量大于19万、白度>80、溴含量大于65%、热稳定性≥330(1%)的溴化聚
以三聚氰胺改性腰果酚基阻燃多元醇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采用环戊烷为发泡剂,添加无卤阻燃膨胀型阻燃剂石墨(EG)、聚磷酸铵(APP)和乙基膦酸二乙酯(DEEP)等制备无卤阻燃生物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探讨结构阻燃型聚醚多元醇、阻燃剂的添加对生物基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热性能、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剂的增加,导热系数和固化时间增加;添加相同阻燃剂的泡沫样品其阻燃性能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
环路多级热驱动制冷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潜在热效率高等优点,在天然气液化(110K~150K)等大冷量需求场合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本文对环路三级热驱动制冷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重点围绕发动机回热器与谐振管的面积比进行了探究.首先,考察了不同面积比下系统的热力特性.结果表明,高效的制冷系统存在着一个合适的面积比区间,过小或者过大的面积比会严重降低系统性能.其次,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面积比下发动机回热
稀磁镍铬-铜铁合金热电偶是继镍铬-金铁低温热电偶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低温热电偶,可适用于4-273K低温温度范围的测量.铜与金具有类似的费米面构造,铁磁性杂质的加入,导致费米面畸变受到牵连,而对铜的影响比金更为深刻.在铜铁热电偶低温热电势理论分析中,提出了铁磁性杂质之间相互作用对热电势影响的观点,对提出的低温热电势理论分析计算进行了实验验证.基于稀磁铜铁合金低温热电偶4-273K分度实验、动态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