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650例髋臼骨折的影像学与部分临床资料的分析,统计骨折部位与损伤变数的发生概率与相关性,探索本文“髋臼骨折ABcD类型定位法”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
方法:1997年3月至2009年12月,分析多家医院共650例髋臼骨折的骨盆前后位片,髂骨、闭孔斜位片和部分2、3D-CT片结合部分临床资料。应用髋臼与骨盆的整体观点,分析髋臼前、中(臼项)、后柱壁骨折,设A、B、C类。A类为髋臼任何一柱壁骨折;B类为任何二柱壁骨折;C类为髋臼前、中(臼顶)、后柱壁混合骨折。根据是否存在脱位、压缩、骶髂关节分离/骶髂处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单、双耻骨上下支骨折的损伤变数,每类分成4型。骨折定位采用a、m、p小写字母,分别代表前、中(臼顶)、后柱壁,构成ABC类型定位法.应用股骨近端关节与髋臼系统功能性概念,设“股骨头-髋臼”双向骨折为D类。根据股骨头、股骨颈、转子、近端关节整体骨折与否,分成1、2、3、4型+ABC类型定位。综之,构成ABCD类型定位法。举例,D4型+Bmp3型,即股骨头、颈、转子粉碎骨折+臼顶、后柱壁骨折和骶髂关节分离/骶髂处骨折。
结果:A类167例(25.69%)。B类286例(44.%),C类155例,(23.84%)。D类42例(6.46%),其中涉及:1、柱/壁压缩骨折骨缺损233例,占35.84%。2、中柱(臼项)骨折229例,占35.23%。3、骨盆环浮动220例,占33.85%,(其浮动的严重程度依次为:骶髂关节分离/骶髂处骨折155例;骶髂关节分离/骶髂处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双耻骨上下支骨折57例;双侧骶髂关节分离/骶髂处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双耻骨上下支骨折8例)。4、股骨近端关节骨折42例,占6.46%,(股骨头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15;股骨转子部骨折7例;股骨头、颈、转子粉碎骨折4例)。5、双侧髋臼骨折13例,占2%。
结论:揭示了高能量髋臼骨折的复杂性:压缩之缺损;负重之臼顶;盆环之浮动;“头-臼”之双折的发生概率与变数的相互关系。据此设计的ABCD类型定位法,不但能将髋臼骨折简捷进行类型定位,而且能显示损伤交数与临床救治难度的相互关系,为促进“同质”语言的交流,为临床的诊治与抢救,提供了具有指导性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