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期NSCLC不同肿瘤负荷的特征及预后

来源 :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qian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转移部位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基因特点,及不同转移器官数和不同转移部位等肿瘤负荷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广东省肺癌研究所2004年12月至2012年4月1593例首诊临床分期为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x2检验和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不同转移部位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基因特点差异,Kaplan-Meier分析的log-lank检验不同转移器官数和不同转移部位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593例临床分期为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常见的转移器官是骨,肺,胸膜,脑,肝,肾上腺,纵膈外淋巴结,心包,及部分其他少见的转移器官.在不同器官转移组间,性别、吸烟状态、PS、体重下降、病理和EGFR突变状态均有统计学差异.在不同的器官转移中,EGFR敏感突变在有双肺、胸膜、脑和骨转移的患者中发生突变的风险较高,而在有肝转移和有少见器官转移组中发生突变的风险较低.总体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是14.4月,1个、2个和≥3个器官转移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是17.1月,13.6月和8.5月,转移器官数越多,预后越差(P<0.001).在单个器官转移的患者中,心包(21.9月),胸膜(21.2月),双肺(19.6月),脑(17.4月)预后较好,肝(8.9月)和其他少见器官转移(5.4月)预后较差.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器官转移部位临床病理学和基因特点存在一定差异.肿瘤转移的负荷越大,预后越差.单个器官转移的患者预后不一,双肺、胸膜、心包、脑转移预后较好,肝、少见器官转移预后较差.
其他文献
目的:MicroRNAs(miRNAs)是一种非编码的小分子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RNAs对肺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在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人高低转移潜能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NL9980,以及人原发肺癌和转移癌病灶中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研究和探讨miR-212调控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方法
目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通过作用于CD44v6和整合素受体介导很多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OPN联合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术后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至2006年159例行完全性切除术后的NSCLC组织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随访至2012年12月。χ2检验用于分析OPN、CD4
目的:总结全国多中心接受全胸腔镜和开胸肺叶切除治疗的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对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彻底性和远期疗效进行系统的比较.方法:自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入组病例共673例,其中胸腔镜组425例,开胸组248例,为保证两组具有可比性,采用倾向性评分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 Method)对两组患者进行配对,最终入组402例,两组各201例,对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的可行性,详细介绍支气管新缝合技术"弯针直缝法"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对8例犯支气管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和1例左主支气管癌患者进行了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及支气管成形,患者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3.33±7.14岁,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包括5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支气管楔形切除术,2例为支气管袖状切除,1例为左主支
目的:验证EORTC QLQ-LC43在中国肺癌患者中有效性.方法:以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间,在天津肿瘤医院接受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的317例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完成量表EORTC QLQ-LC43和SF-36,并进行KPS评分,对结果采用克朗巴哈α系数、Pearson相关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认知功能外,其余各维度信度均较好(Cronbac
背景:本研究将利用多种方法证实Wnt7a及Wnt信号通路在肺癌中的抑癌作用.方法:利用H1650和A549肺癌细胞株进行研究.首先利用transfection方法制作Wnt7a过表达细胞株H1650-Wnt7a和A549-Wnt7a,这些细胞将用放射线照射.利用MTT assay,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wound healing assay和mat
目的:本研究探讨大肠杆菌QseC在肠道细菌移位引发生物材料植入感染中的作用;揭示防治大肠杆菌引发的生物材料植入感染的有效分子药物靶标,为防治生物材料植入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大肠杆菌QseC在生物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以两株大肠杆菌为实验菌株,在培养基中添加入EPI或NE,建立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体外模型。实验中同时设置未经EPI或NE处理的野生菌株和阴性突变菌株作为对照。采用
目的:研究吉林省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提取肿瘤组织基因组DNA,采用直接测序法或ARMS法,检测EGFR外显子18、19、20和21的突变情况,并分析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298例NSCLC患者中,有96例(32.2%)存在EGFR基因突变,其中外显子19突变的患者为31例(31/96,32.3%),突变类型以delE746-A750为主
会议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LKB1在肺癌EMT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 法:应用细胞培养、Western blot,RT-PCT,免疫共沉淀等技术检测肺癌中抑癌基因LKB1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RT-PCT等技术检测临床肺癌LKB1和NEDD9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癌的恶性进展和转移的相关性;应用Western blot,RT-PCT等技术检测肺癌中NEDD9基因表达水平;应用免疫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