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来源 :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1982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生真菌(Lithobiotic fungi)是指能够不与其他生物共生而独自生存在岩石表面或内部的一类真菌.主要分布在高温、高辐射、高盐、缺乏营养和水分的岩石中.石生真菌细胞一般可以呈多向分裂生长,以分生组织状或微型菌落形式存在.石生真菌的形态多以黑色、酵母状或暗色丝状为主(Palmer et al.1990; Sterflinger et al.1997; Sterflinger et al.2001; Serta et al.2007),按形态特征可划分为黑酵母、黑色分生真菌和微型菌落真菌3种类型,主要隶属于子囊菌的Chaetothyriales、Dothideales、Capnodiales和Pleosporales 4个目中,以Chaetothyriales中最多.石生真菌分布十分广泛,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是由于其生长极其缓慢,至今没有很好的被认识.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石生真菌资源、多样性及其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我们从我国9省市38个采样点采集232份样品,分离获得了303株石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出50种左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新种;目前已描述新种1个.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发现不同气候环境和营养条件下的石生真菌在岩石上的形态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甘肃戈壁沙漠地带的石样上,由于营养贫乏,环境恶劣,石生真菌细胞呈球状或椭球状;北京的岩石样品,可能由于气候温和以及有机污染比较严重,岩石上的石生真菌在生长阶段主要呈桑椹型菌落,通常从菌落内部长出一支粗壮的匍匐状菌丝向外延伸,当遇到适宜生长点后,菌丝顶端膨大,嵌入岩石中,重新形成桑椹型菌落或以分生孢子形式直接萌发;而来自云南热带雨林石样中的石生真菌,由于当地气候湿润,营养丰富,石生真菌主要以圆柱型细胞形成的菌丝形式存在.石生真菌作为一种生长在极端环境中的特殊生命形式,对其生存机制和定殖策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生命的本质和探索生命的起源,也将为石质建筑和文物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石生真菌具有抗辐射性、耐盐性、耐高温等特点,对其抗性特点的研究不仅可以作为选择抗逆基因,研究抗逆机制和发育调控的模式生物,还可作为开发生物工程酶类、药物等重要化合物的原材料.
其他文献
  褶孔牛肝菌属(Phylloporus)隶属于牛肝菌目(Boletales)牛肝菌科(Boletaceae),其主要特征是:子实层菌褶状,担孢子表面具杆菌状纹饰,能与松科、壳斗科、龙脑香科等植物形成
  植物次生代谢物(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植物保护素(Phytoalexin),对病原菌有防御作用.该化合物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抗癌、抗炎、
  为了证实从墨兰野生状态下分离的丝核菌可为墨兰提供营养,探讨墨兰地下营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及菌根真菌在菌根内的分布和消长状况,为菌根真菌与墨兰共生的相互关系提供理论
  腐霉是世界性分布的一类菌物,从土壤、水体和动植残体上均可分离到.它直接危害植物或诱发其他植物病害发生.草坪草容易受到多种腐霉的侵害,导致枯萎病或腐烂病发生.至今,针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在我国以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为四大主产区,产量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95%以上.真菌病害的发生和危害一直是影响荔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0
  隔担菌属(Septobasidium)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与盾蚧科(Diaspididae)下不同属种类的介壳虫有一种推测的利他共生关系,危害树干,枝条或叶片,引发膏药病.介壳虫是半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中部,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格江四县,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108.24′,北纬26°15′~26°32′.雷公
  Three species of the anamorphic fungus Neosporidesmium were collected from tropical forests in Hainan province, China.N.malloti sp.nov., N.xanthophylli sp.n
  During surveys of hyphomycetes from the Northwest of China, two undescribed taxa of Stemphylium were discovered from diseased leaves of Malus sieversii and
  Three species of Corynesporopsis — C.uniseptata, C quercicola, and C.indica — are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China.They 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