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1观察丙酮酸乙酯对谷氨酸诱导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2研究丙酮酸乙酯的神经保护作用机理.观察丙酮酸乙酯是否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的升高而拮抗谷氨酸的神经毒性.方法:1.实验对象体外原代培养7天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分离于7日龄新生乳鼠小脑组织.2.实验方法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原代培养;采用四唑盐比色法(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
【机 构】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 510120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丙酮酸乙酯对谷氨酸诱导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2研究丙酮酸乙酯的神经保护作用机理.观察丙酮酸乙酯是否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的升高而拮抗谷氨酸的神经毒性.方法:1.实验对象体外原代培养7天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分离于7日龄新生乳鼠小脑组织.2.实验方法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原代培养;采用四唑盐比色法(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法及FDA/PI荧光双染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相差显微镜行细胞形态学分析;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分析核形态学变化;FLU03/AM法检测细胞内游离钙[Ca2+]i浓度.结果:一.谷氨酸对体外培养小脑颗粒神经元的毒性作用。1.谷氨酸呈剂量依赖性地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Ecso为75uM )。谷氨酸(100uM)呈时间依赖性地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15小时细胞存活率为50% )。谷氨酸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的方式包括坏死和凋亡,其中主要为坏死。二.丙酮酸乙酯、MK-801拮抗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1.不同浓度的丙酮酸乙酯(0.1 mM-15mM)对原代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7DIV)无毒性作用。细胞存活率为(99.4±1.8)%至(95.2±2.1)%。2.丙酮酸乙酯(0.1 mM-10mM)可剂量依赖性地拮抗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丙酮酸乙酷(浓度为2.5uM时)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达(85.7±1.3)%;MK-801(10uM)(一种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达(81.1±1.9)%;单独谷氨酸组细胞存活率为(26.3±4.1)%,与以上二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三丙酮酸乙酯抑制细胞内钙升高保护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在7DIV神经元培养基中加入谷氨酸,检测到细胞内钙迅速升高并达到高峰,20分钟后仍高于正常。丙酮酸乙酷通过阻滞细胞内[Ca]i升高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结论:1.丙酮酸乙酷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地拮抗谷氨酸对体外培养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作用。2.丙酮酸乙酷通过抑制细胞内钙升高而拮抗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产妇孕期糖代谢状况对早产儿早期胰岛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在早产儿早期监测胰岛功能的敏感指标.方法:将2012年3月至12月住NICU病房的82例早产几分为2组,产妇孕期糖代谢异常组(35例)和产妇孕期糖代谢正常组(47例),分别检测早产儿生后lh和7d的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C-肽和胰岛素原,并比较早产儿胰岛β3细胞功能的相关指数.结果:2组早产儿的一般情况比较,母亲
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婴儿(IDMs)与健康巨大儿微量血糖、血清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C-P)的水平变化及其多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8例IDMs(IDM组)、54例健康巨大儿(巨大儿组)上述糖代谢指标血清水平变化,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观察两组婴儿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与疾病的关系.结果:IDM组血糖水平降低的程度较巨大儿组更明显(P<0.05)
目的:初步探讨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后脑损伤的MRI表现,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期发现脑损伤的价值.方法:2011年5月~2011年10月因肠道病毒感染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回顾性分析12例伴脑损伤的患儿临床资料,头颅B超,MRI表现,以及至18月龄的随访资料.头颅MRI扫描,包括常规T1W1、T2W2及DWI扫描.结果:12例新生儿中,6例早产儿,6例足月儿,起病日
目的:总结应用CPAP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RDS)的经验,进一步提高NRDS的抢救成功率.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对具有NRDS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CPAP、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为先、防治并重原则治疗NRDS,并在NRDS尚未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之前早期上机.结果:43例NRDS治愈率达93%,上机率18.6%;较2008年以前的抢救成功率71、1%,上机率40%,
目的:研究轮换使用抗生素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耐药谱的影响.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抗生素使用实行轮换,以观察细菌耐药谱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武汉市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620例应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美罗培南的患儿,观察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感染的207例在连续5个研究阶段轮换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时细菌耐药性的变化.第
目的:研究亚低温环境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组织Fas及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亚低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HIBD模型动物随机分为缺氧缺血组(B组,n=40,肛温=37℃),亚低温干预组(C组,n=40,肛温=33℃),对照组为假手术组(A组,n=40,肛温=37℃),每组根据处死时间不同均分为5个亚组:6h组,12h组,24h组,
目的:本文通过对国内近20年报道的几次较大的新生儿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病例的回顾分析,以探讨该病在中国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20年国内报道的5次较大的新生儿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发病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病在国内时有流行,发病季节主要是7、9、10月,即夏秋季节多见.报道中也有3、4月发病的病例,在地域上无特殊规律性.报道的流行及重症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败血症样表现、心脑等多脏器损害.国内的5
目的:初步探讨中国局部地区人群中表面活性蛋白B(SPB)基因内含子4变异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52例早产儿RDS病例(病例组)和52例同期住院的同性别且胎龄接近的非RDS早产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
目的:观察新生儿腹腔镜手术不同气腹压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以达到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管理平稳的目标.方法:对80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新生儿患者按气腹压力不同随机分为2组:I组(气腹压力0.80kpa)、Ⅱ组(气腹压力1.33kpa),每组30例.于麻醉前、气腹前5min、气腹后10min、30min以及放气后5min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