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厦门市贝类生产区划"研究项目的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2005年4月和10月2次厦门不同贝类养殖区海水、沉积物中Pb的含量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探讨了僧帽牡蛎养殖区、菲律宾蛤仔养殖区、泥蚶养殖区、缢蛏养殖区不同类型沉积物中Pb的含量分布及不同类型沉积物对Pb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厦门4种贝类养殖区海水中Pb的平均含量为1.23μg.L-1,变化范围在0.49~2.42μg.L-1之间,沉积物中Pb的平均含量为39.5×10-6.干重,变化范围在25.7×10-6~60.5×10-6.干重之间。贝类养殖区不同类型沉积物中Pb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软泥型沉积物中Pb的总平均含量为51.6×10-6.干重,范围在44.2~60.5×10-6.干重;粉砂质软泥型沉积物中Pb的总平均含量为39.1×10-6.干重,范围在35.6~42.6×10-6.干重;粉砂质型沉积物中Pb的总平均含量为31.7×10-6.干重,范围在26.1~34.4×10-6.干重。贝类养殖区沉积物中Pb的富集系数范围为16808~57071,总平均值为35961。其中泥蚶养殖区沉积物中Pb的平均富集系数为47249,缢蛏养殖区的平均富集系数为34920,僧帽牡蛎养殖区的平均富集系数为32093,菲律宾蛤仔养殖区的平均富集系数为25769。总体上,软泥型沉积物和粉砂质软泥型沉积物中Pb的富集系数与粉砂中的富集系数差异显著(P<0.0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和海洋开发的迅速发展,大量含有害有毒物质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进入厦门海域,使局部水域受到污染。厦门贝类养殖区海水和沉积物中的铅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大气降落的铅污染物和陆源污染物。铅及铅化合物是蓄积性的有毒物质,易于在海洋贝类体内积累。人类长期食用受重金属污染的贝类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国内外对不同海域和港湾海水、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布调查研究的较多,但直接对贝类养殖区的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进行同步采样调查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根据2005年至2006年,厦门市贝类产地环境区划的调查资料,着重对贝类养殖区海水、沉积物中铅的含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进一步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贝类产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提供科学依据。